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赵鞅

赵鞅

【生卒】:?—前477

即赵简子,又称赵孟。景叔之子。任晋卿,长期执掌国政。其时六卿强大,公室益卑,前514年诛灭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大夫。其后六卿内部互相兼并,以兵击败范氏、中行氏。前494年围范氏、中行氏于朝歌,次年,在铁地誓师,击败护送粮饷给范氏、中行氏的郑兵,范氏、中行氏遂奔齐。赵氏封地进一步扩大,为此后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参见《左传》哀公二年)


【介绍】:

一作志父,又称赵孟、赵简子。春秋末晋国人。赵武之孙。正卿。晋顷公十三年,鞅与荀寅率师筑城于汝滨,征铁于民,以造刑鼎,鼎上铸范宣子所著刑书。定公十二年,率军围卫,卫贡五百家,鞅置诸邯郸。十五年,将五百家迁晋阳,晋卿内讧,鞅击败范氏、中行氏。十九年,齐输粮于范氏,使郑兵护送。鞅率师大败郑兵,赵氏遂专晋政权,为嗣后建立赵国奠定基础。卒谥简。


【介绍】:

一作志父,又称赵孟、赵简子。春秋末晋国人。赵武之孙。正卿。晋顷公十三年,鞅与荀寅率师筑城于汝滨,征铁于民,以造刑鼎,鼎上铸范宣子所著刑书。定公十二年,率军围卫,卫贡五百家,鞅置诸邯郸。十五年,将五百家迁晋阳,晋卿内讧,鞅击败范氏、中行氏。十九年,齐输粮于范氏,使郑兵护送。鞅率师大败郑兵,赵氏遂专晋政权,为嗣后建立赵国奠定基础。卒谥简。


【介绍】:

一作志父,又称赵孟、赵简子。春秋末晋国人。赵武之孙。正卿。晋顷公十三年,鞅与荀寅率师筑城于汝滨,征铁于民,以造刑鼎,鼎上铸范宣子所著刑书。定公十二年,率军围卫,卫贡五百家,鞅置诸邯郸。十五年,将五百家迁晋阳,晋卿内讧,鞅击败范氏、中行氏。十九年,齐输粮于范氏,使郑兵护送。鞅率师大败郑兵,赵氏遂专晋政权,为嗣后建立赵国奠定基础。卒谥简。


猜你喜欢

  • 朱鹤龄

    【生卒】:1606——1683字长孺。江苏吴江人。明诸生,好学。明亡,屏居著述,一日一编。入迷至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程度,自号愚庵。又自谓“疾恶如仇,嗜古若渴”。初为文章之学,著《愚庵诗文集》,笺注

  • 王治

    【介绍】:明山西忻州人,字本道,号心庵。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隆庆元年偕御史王好问核内府诸监局岁费,劾中官乾没罪。擢太仆少卿、太仆卿。丁忧归卒。

  • 张涉

    【介绍】:唐蒲州人。依国学为诸生讲说,稍迁国子博士。能文章,曾请有司日试万言,时称“张万言”。德宗曾从受经,及即位,召入宫,大小事皆咨之。官至散骑常侍。以赃发放归田里。

  • 王人鉴

    【介绍】: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德操。少学诗于居节。居吴门彩云桥,堂供古佛,庭前有古桧二,阶下幽花小草,不食荤血,面状枯禅。能诗,有《知希斋集》。

  • 朱叔明

    【介绍】:唐人。宣宗大中三年,为灵武节度使,受诏迎吐蕃宰相论恐热归唐。又攻取长乐州。五年,自左卫上将军,迁右武卫大将军、分司东都。

  • 李颐

    【生卒】:?—1601【介绍】:明江西馀干人,字惟贞,号及泉。隆庆二年进士,为中书舍人,博习典故,负才名。万历初擢御史,忤张居正,出为湖州知府,迁湖广按察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久之,进右都御史,

  • 周为汉

    【介绍】:清浙江浦江人,字皤东,又字倬云。道光间曾任县主簿。诗幽涩,主张“文以道立”,宗唐人。卒年四十。有《枕善斋集》。

  • 赵益

    【生卒】:?—1222【介绍】:金太原人。元兵入境,益纠合土豪,起义兵御蒙古军,屡战有功,署寿阳令。率众收复太原,升同知太原府事,兼招抚使。后蒙古兵大至,知不可支,遂焚府库,杀妻子,沉符印而自杀。

  • 白重赞

    【生卒】:909—970【介绍】:宋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少从军,有勇武。历仕后汉、后周。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曾亲部丁壮塞河筑堤,得诏书褒美。从周世宗征刘崇、太原、淮南,屡立战功,累迁彰义军节度。

  • 崔龟从

    【介绍】:唐清河人,字玄告。宪宗元和进士。复以贤良方正、拔萃三中其科。文宗大和初迁太常博士。宣宗大中四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宣武军节度使。数徙镇,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