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程钜夫

程钜夫

【生卒】:1249——1318

文海,以字行。建昌(今江西南城)人。初为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十九年(1282)奏陈五事。多被朝廷采行。后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二十六年,上言反对桑哥专政。由于忽必烈不许,才免遭杀害。后出任闽海道、江南湖北道、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卒。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生卒】:1249—1318

【介绍】: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均被采纳。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大间,预《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事四朝,为时名臣。文章议论为海内宗。卒谥文宪。有《雪楼集》。


【生卒】:1249—1318

【介绍】: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均被采纳。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大间,预《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事四朝,为时名臣。文章议论为海内宗。卒谥文宪。有《雪楼集》。


【生卒】:1249—1318

【介绍】: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均被采纳。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大间,预《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事四朝,为时名臣。文章议论为海内宗。卒谥文宪。有《雪楼集》。


猜你喜欢

  • 司马锽

    【介绍】:唐河南人。武则天时敕吏部糊名考判,求高才,惟锽与刘宪、王適、梁载言入第二等。历殿中侍御史。事继母孝,奉禄不入私舍。中宗神龙初,以中书侍郎卒。

  • 上官粹中

    【介绍】:宋邵武人,字德厚,一字醇叟。嗜学好义。孝宗隆兴元年以特奏名调增城尉,改武冈军签判,迁增城令。零陵有重囚,狱久不决,粹中往推诘,片语而定,囚感服。

  • 张居正

    【生卒】:1525——1582字叔大,江陵(今属湖北)人。嘉靖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勇于任事,以豪杰自许。性沉深而有智谋,人莫能测。严嵩为首辅,居正应付自如,嵩亦器重居正。穆宗时,与高拱并相。神宗时

  • 李文暕

    神符幼子。历幽州都督,魏郡公,垂拱中因罪贬杀。(,参见《新唐书》)【生卒】:?—约686【介绍】:唐宗室。高宗调露初,累官至幽州都督,封魏国公。突厥阿史那泥孰匐反,从裴行俭讨之,率部为东路军。永隆中,

  • 黄性震

    【生卒】:1637—1701【介绍】:清福建漳浦人,字元起,号静庵。进“平海条陈十便”于总督姚启圣。启圣用其策,平台湾。以功授直隶霸昌道。历湖南布政使,官至太常寺卿。

  • 徐学诗

    字以言,上虞(治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二十九年上疏弹劾严嵩父子,被革职。先弹劾嵩者叶经、谢瑜、陈绍与学诗皆同里,时称“上虞四谏“。隆庆初,起南京通政参议

  • 万俟丑奴

    【生卒】:?—530【介绍】:北魏末高平人,鲜卑族。关陇地区各族人民起义首领之一。初为高平义军领袖胡琛部属。孝明帝正光六年败北魏军于泾州。明年琛被害,丑奴代领其众,转战关陇。孝庄帝建义元年称帝,置百官

  • 刘宗敏

    【生卒】:?——1645蓝田(今属陕西)人。铁匠出身。从李自成起义。骁勇善战,意志坚定。崇祯十一年(1638)潼关大败,自成率十八骑突围,潜伏商、洛山中,十三年,自成突围巴西、鱼复山,他都在其中。受封

  • 陈察

    字元习,常熟(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南昌推官。正德时,任南北御史。武宗与群小逸游误国。他偕同官请帝务讲学,节嗜欲,勤视朝,语甚切直,又请帝勿亲征宸濠反,且请下罪己诏。违帝意,夺俸

  • 史际

    【生卒】:1495—1571【介绍】:明应天府溧阳人,字恭甫,号玉阳、燕峰。少时师事王守仁、湛若水。嘉靖十一年进士。官春坊,乞归。置义庄义塾,修明伦堂,捐田资助贫士攻读。倭寇犯东南,募死士邀击,进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