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鸣沙之战

鸣沙之战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后突厥与唐朝间一次战役。以发生在灵州※鸣沙县(治今宁夏中夏县东鸣沙州,此地人马行沙有声,异于余沙,故名)而名之。天授二年(691),后突厥默啜可汗(阿波干可汗)即位后,对唐推行以和为主、和战兼行的策略。万岁通天元年(696),助唐大败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受封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继遣使请为武后之子,以己女与唐和亲,并乘机索还居于丰、胜、灵、夏、朔、代等六州之突厥部众降附者以及单于都护府之辖地。获允,遂得六州突厥降户数千帐、种子4万余斛、农器3千具、铁4万斤,势复盛,四出攻击契丹、拔悉密、黠戛斯、葛逻禄、拔野古等部,控地万余里。圣历元年(698),率众10余万扰赵、定二州,俘掳男女8—9万人。久视元年(700),复掠散居灵、夏二州之党项人及陇右唐军诸监马万余匹,势益炽。长安三年(703)六月,为壮己力,复请和亲,遣莫贺干请以女妻皇太子,又派大酋移力岑贪汗献马千匹,谢许婚。神龙二年(706)十二月,乘中宗即位未久,默啜率军攻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统众迎战,唐中军败,忠义先逃,死者6千余人(一说数万人)。旋,突厥就势进袭原、会等州,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忠义被免官,中宗下诏绝婚。

猜你喜欢

  • 国语骑射

    指满语和马步箭之功。清代帝王提倡满族人等勤加学习的口号,从而定为基本国策。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竭力遏制满洲人逐渐汉化,以金代世宗的政典为范,教诲本族人遵循旧制,毋忘语言、

  • 丁溪野

    1903—1968革命干部。辽宁本溪人。回族。1937年参加革命,次年参加马本斋的抗日义勇队,1938年并随马本斋部参加八路军。先后被派在“冀中区回民抗日联合会”、“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工作,任总会

  • 强平

    ?—356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氐豪。天王苻健皇后强氏之弟。前秦皇始元年(351),受苻健封为太傅。寿光元年(355),外甥苻生即位,为左光禄大夫。史称其“清素刚严,骨鲠贞亮”。次年四月,长安(今陕西西

  • 荒服

    古称入贡为荒服。《史记·匈奴列传》:周武王“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后200余年不绝。周衰,始断。

  • 章拉则

    参见“拉孜”(1366页)。

  • 奚烈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奚烈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亦有一瓦里名此。

  •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人口14502人(1990)。族名源于14世纪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年在位)。汉籍文献译称为“月即别”、或“月祖别”。为16世纪初年昔班后人及其属

  • 钻牛皮

    旧时凉山彝族习俗。当对外战争经讲和停止,内部冤家械斗经调解平息,某些矛盾纠纷得到处理,内部或与毗邻者、客方表示团结友好时,都要举行隆重仪式:先打死一头牛,带着牛头和四条腿剥下皮,用木棍撑起,然后盟誓双

  • 泊汋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泊汋,音近今辽宁省境蒲石河之“蒲石”。故址有二说:一说在今蒲石河入鸭绿江处(今宽甸县境);一说其与泊汋口非一地,应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将薛万彻率军自山

  • 阿尔思兰汗

    又译阿昔兰、阿儿厮兰、阿思兰。①突厥语音译,意为“狮子王”。为高昌回鹘及喀喇汗王朝可汗早期的称号。 ②哈剌鲁(葛逻禄)部首领。名不详。统治海押立(巴尔喀什湖东南,科帕尔附近)等地。其父为西辽所逼,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