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驻藏粮员

驻藏粮员

清朝派驻西藏管理驻藏官兵军需粮务及藏民事宜的官员。亦称粮务员。乾隆年间(1736—1795),自打箭炉外至西藏设粮台6处,置文官同知1员,管理兵粮,收纳藏民贡赋及安谧地方,复置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武官协佐之,并配藏兵若干,兼管盐茶、缉捕、弹压、就近办理藏民事宜、承办驻藏大臣委查案件。任期3年。打箭炉、拉萨粮员例由川省同知、通判内遴选,其余各台粮员由县丞、州同等杂职内派委。后以拉里粮员扣克军饷、冒领名粮。放债渔利,乾隆十六年(1751)规定粮台粮员在同知、通判内遴选,其杂职等官概不准派。为防冒领浮开之弊,应领口粮、草料定额,俱于成都给印票,由粮台验票支领。五十八年(1793)规定前藏粮员1名管理仓库粮饷,增设副粮员1名,专司监造钱币,任期1年,后藏员粮1名专司放藏兵口粮,拉里、察木多各设1名管理支放兵饷,均依例承办驻藏大臣委审案件。光绪七年(1881),粮台粮员于实任同知州、县中体察拣委,将定例3年期满酌减1年。至三十三年(1907)因裁兵制,招练新军,其所有饷项,归驻藏大臣派员收管,故裁粮员改设理事官1员,专理地方词讼,由四川委派。

猜你喜欢

  • 窝集部

    明※东海三部之一。又作渥集部、乌稽部、窝稽、阿儿、沃沮、兀狄哈等。满语意为“森林”。故地区特征是“连山茂林”,居地东西狭,南北长,可千余里,又称“千里窝集”。辖域北达毕哷根窝集,噶林窝集,东至尼满河、

  • 粘没喝

    见“完颜宗干”(1155页)。

  • 白亚栗斯

    北魏时起义首领。河西胡人。明元帝神瑞二年(415)三月,河西饥胡屯聚上党郡(治今山西襄垣县东北),推其为盟主,号大将军,起兵反魏,自号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攻魏河内郡(治今河南沁阳县)。四

  • 矣格

    宋末元初云南罗武部土官。彝族。为大理37部之一罗武部长、武定凤氏土官一世祖阿而(《明史·土司传》作阿历)之玄孙。世袭罗武部(居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长。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忽必烈以太弟征云

  • 乌厉屈

    ?—前457匈奴将领。呼遫累(匈奴官名)乌厉温敦之子。隶呼韩邪单于,任左大将(官名)。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见匈奴内乱,争战不休,与父率众数万人南附汉,封新城侯(又作信成侯),食邑1600户。四年

  • 周几

    ? —426北魏大臣。亦作普几。代人。鲜卑普氏(后改为周氏)。顺阳侯周千子。少以善射,为猎郎。明元帝即位,为殿中侍御史,掌宿卫禁兵,断决称职。迁左民尚书。神瑞(414—416)中,镇博陵鲁口,安辑并州

  • 彭域

    参见“埃波”(1801页)。

  • 迪化辛亥革命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2月爆发于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迪化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到迪化和伊犁

  • 蒙古问题决议案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解决蒙古民族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的基本精神是:使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按照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主要内容是:强调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 荆蛮

    古族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及楚国境内诸民族之泛称。又称蛮荆、楚蛮。分布在江淮流域的荆州(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西部,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东部,河南与陕西南部)。属古代九州之一。西周金文中,楚又名荆,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