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尔和坦

额尔和坦

蒙古语音译,又译作“额尔和惕”,意为“有权势的人”。清代蒙古※“阿勒巴图”(承担赋役的人),因充任领主僚属和担任管旗章京以下旗、佐官职,社会经济地位改变,形成“额尔和坦”的特殊阶层。他们被免除一切官赋,佐领以上官吏还拨给一定数量随丁,逐渐形成富牧户,拥有牲畜和奴仆,常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财富勾结官府,占有较好的牧场,并用“苏鲁克”(出租牲畜)的方式剥削一般牧民,成为富有阶层或上升为牧主。其中有些还同封建主有婚姻关系。但他们必须向所属封建主承担赋役。

猜你喜欢

  • 靖逆城

    古城名。位于今甘肃玉门市赤金堡西北。旧为赤金蒙古卫地。康熙五十七年(1718),为防御策妄阿拉布坦而置。城周2里1分5厘,有南、北2门。为靖逆卫所在地。靖逆同知驻扎。雍正三年(1725),裁同知,以柳

  • 浑镐

    唐朝官员。铁勒浑部人。唐检校司徒兼中书令※浑瑊次子。谦谨、喜交文士。初为邓、唐二州刺史。唐宪宗元和(806—820)中,以延州沙陀部为边吏凌虐,特受命署延州刺史。迁检校右散骑常侍、义武军节度副使,以讨

  • 岑伯颜

    ?—1383元末明初广西土官。广西田州(治今广西田阳)人。壮族。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袭父职,任田州、来安二路总管军民安抚使。明洪武元年(1368),明兵下广西,遣使赍印降明。翌年,又派人入朝奉

  • 顺化可汗

    见“仁裕”(315页)。

  • 西藏王臣记

    书名。全名直译为《西藏史春之女王歌》,藏族又简称《五世达赖史》。1957年以《西藏王臣记》译名排印此书藏文版,国内藏学界多通用此名。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著。成书于明崇祯十六年(

  • 柳江人

    壮族地区原始人化石。1958年在广西柳江通天岩洞中发现。为一个完整的头骨(仅缺下颌骨)及部分体骨与肢骨。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约当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头骨属中头型,面部和鼻部短而宽,眶部低

  • 意云鲜卑

    魏晋时河西鲜卑之一支。约曹魏后期由塞北迁入雍、凉二州。居地临近秃发鲜卑活动中心广武(今甘肃永昌东南)。东晋太元二十年(395),为秃发乌孤击破,归附。参见“河西鲜卑”(1508页)。

  • 额儿布思

    见“萧斡里剌”(2003页)。

  • 川滇边务大臣

    参见“边务大臣”(655页)。

  • 仁蚌·南喀杰岑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属杰族,或称格族。《西藏王臣记》载,其先祖历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内相,赤松德赞时执法大臣。至其父格·释迦明该族已历20代。初依附帕木竹巴政权阐化王查巴杰岑,先后任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