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勒巴图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承担赋役的人”。在蒙古封建领主制度下,作为领主的属民,承担各种赋役。清译作“所属之人”、“所属旗人”。分为两种:向大领主承担赋役的小领主,亦可以此称之。通常主要是指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向领主承担赋役的阿拉特(平民),人身隶属于领主,不许逃亡,为蒙古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阶级。清代视其与僧俗封建主的具体隶属关系,又分称阿勒巴图(箭丁)、哈木济勒嘎(随丁)、沙比那尔(庙丁)。在僧俗封建主统治下,一切赋役皆由其承担,十分沉重,既要服兵役,自带马匹、装备,守卫边境,支援战争;又要承担驿站的劳役,维持驿递交通线,无偿供应过往官员及军人的食宿;而且还要向领主服贡役,遇有进贡、会盟、移营、嫁娶诸事,皆向阿勒巴图索取,甚至封建主被罚款和欠债,也要由其偿还。阿勒巴图可因担任旗内的官职,或因作战、服役、输财有功得免除赋役负担而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成为阿勒巴图中的特殊阶层。

猜你喜欢

  • 五骨都侯

    东汉时韩氏、当于氏、呼衍氏、郎氏、栗籍氏五骨都侯的统称。骨都侯为异姓辅政大臣。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北匈奴蒲奴单于,后为南匈奴䤈落尸逐鞮单于(又称呼韩邪单于)所

  • 神机营

    禁军之称。①明朝所设宫廷禁军,为京军三大营之一。 ②晚清朝廷抽调在京八旗兵丁,使用时兴武器所训练的新式营伍,亦禁军之一。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慈禧以道光时所铸“神机营”银印颁用,选取满、蒙、汉

  • 海兰卫

    见“哈郎卫”(1635页)、“考郎卫”(686页)。

  • 原始结社

    原始社会晚期以男子为中心结成的秘密社会组织。亦称男子同盟或秘密会社。通常存在于某些部落社会中,源自氏族公社以男女按年龄分工的入社制。最初宗旨是对本部落成年男女的婚姻和社交进行指导,后来,演变为成年男子

  • 领忽

    辽代官名。辽北面部族官中小部族石烈下有“令稳”之职,转入蒙语作“领忽”,又译“领昆”、“宁昆”。成吉思汗五世族祖察剌孩即有此称。时蒙古部与契丹为邻,役属于辽,故有是称。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认为是汉语“令公

  • 正治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真年号。1027—1041年,凡15年。

  • 结什角

    ?—1169宋代吐蕃首领。※唃厮啰五世孙,把羊族长世昌之子。南宋隆兴二年(1164),宋破洮州(今甘肃临潭),与母奔乔家族以避兵燹,被乔家族首领及木波、陇逋、庞拜、丙离四族耆老大僧共立为族长,号称王子

  • 庄静固伦公主

    1784—1811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仁宗*颙琰第四女。孝淑睿皇后生。封庄静固伦公主。嘉庆七年(1802)十一月,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玛尼巴达喇。封其夫为额驸,袭贝子,赐紫缰,历官前锋统领、都统、御

  • 所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蒐里卫,并说清代有蒐里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 广固

    地名。位于今山东益都西北。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辽西鲜卑段龛自令支(今河北迁安县西)率部南徙,东据其地,称其王。十二年,为前燕所破,城失,归降。长乐元年(399),南燕都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