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宣抚司
见“酉阳宣慰司”(1050页)。
见“酉阳宣慰司”(1050页)。
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萨克达氏。字云阁。光绪二年(1876)进士。由户部主事简平凉知府。三十一年(1905),由巩秦道擢青海办事大臣,直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卒,谥勤僖。著有《大学衍义约
唐时西域于阗王。姓尉迟氏。天授三年(692)其父尉迟伏阇雄卒,武则天封其为于阗王。开元初(713或714)遣使贡马。卒后,十六年(728)唐朝复立尉迟伏师为于阗王。
南齐地志学家。武陵人。撰有《武陵记》、《沅陵记》、《沅川记》等地志,又有《神壤记》,均享有盛名,大多已佚。有些内容已由王谟辑于《汉唐地理书钞》或由陈运溶辑于《荆湘地记》中。在《史记正义》、《后汉书注》
1900—1940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民族上层。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年青时就读于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蒙哈学堂,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被杨增新任命为福海县知事(县长)。1933年
满族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明末至清中叶,由击八角鼓演变而成。清末流行于今北京、沈阳及呼和浩特等地。八角鼓是满族击打乐器,为鼓书、单弦等曲艺伴奏。明嘉靖、隆庆间(1522—1572),北京有击八角鼓“擅绝
?—1671或1672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称阿巴赖诺颜、阿巴赖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卫位特联盟首领※拜巴噶斯次子。原驻牧于额尔齐斯河及额敏河流域。曾参加固始汗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
蒙元官名。又译“笔且齐”、“必彻彻”。意为“书史”。《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元史·兵志》:“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用以记写文牍。元代应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榆鲁为天祚皇帝※永昌宫
彝语音译。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昭觉滥坝等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所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一。1楼拍土地撒播种子7斗5升至1石。租种一楼拍土地,须交纳地租6斗。
见“元子攸”(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