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齐尔图汗

鄂齐尔图汗

(?—1677或1676、1680)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号车臣,故又称鄂齐尔图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拜巴噶斯长子。清崇德五年(1640)嗣位。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同为四卫拉特“共主”,被称为“合约尔台吉。”(意谓联盟首领是“两台吉”)。曾遣兵参加固始汗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也是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的主要参加者之一。满族统治者入关后,屡遣使进贡,与清朝政府保持密切联系。顺治七年(1650),获悉漠南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举兵反清,派人向清廷表示愿出兵助击。因虔修职贡,于固始汗死后,被清廷封为“卫拉特首汗”。康熙五年(1666),被五世达赖授予“鄂齐尔图车臣汗”号。在卫拉特联盟内部,十分重视与巴图尔珲台吉及其继承人僧格的合作。崇德八年(1643),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合,进攻哈萨克扬吉尔苏丹(又称江格尔汗)。顺治二年(1645),又联兵进攻昆都伦乌巴什,迫其承认自己和巴图尔珲台吉的盟主地位。十年(1653),巴图尔珲台吉死后,积极支持僧格、反对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因争夺遗产,与弟阿巴赖长期不睦。十四年(1657),以阿巴赖支持巴图尔珲台吉长子车臣等发动战争,聚兵于额敏河畔与阿巴赖对峙。后经子噶勒达玛等斡旋,战事未发。十七年(1660)夏,与僧格盟于塔尔海哈喇呼济尔。同年冬,挥师进逼爱古斯河畔,进攻阿巴顿。次年四月,双方激战于额敏河,迫阿巴赖逃回额尔齐斯河旧牧地,进而又围阿巴赖于“寺院城”。因母赛汗珠哈屯力劝,撤兵。康熙十年(1671),获悉阿巴顿逃往乌拉尔,遣兵西征,收服昆都伦乌巴什等人众。十四年(1675),引兵攻噶尔丹,兵败于斋尔附近,逃遁,为噶尔丹执杀(一说病死),部众多被兼并,妻多尔济拉布坦逃往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孙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噶尔亶多尔济后附清,属众被分别置于阿拉善旗和察哈尔。

猜你喜欢

  • 察合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初为察合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察合台领有西辽旧地,14世纪初合并窝阔台封地后,遂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母河以东地方。最盛时疆

  • 李文饶文集

    见“会昌一品集”(832页)。

  • 岗岗戍来

    朝鲜族妇女传统的民间歌舞游戏。亦称“强羌水越来”。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在朝鲜语南部方言里“岗”、“强羌”指“周围”,引伸为“圆圈”;“水越来”意为“巡逻”;“戍来”泛指捉迷藏,意为“圆舞游戏”。游戏时,

  • 亦儿古里卫

    见“亦儿古里卫”(874页)。

  • 捺钵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

  • 木鼓舞

    苗族传统舞蹈之一。源于祭祀祖先时所跳的一种舞蹈。“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苗防备览》)。有单人、双人舞之分。单人舞时也另由一人击鼓腰打着拍节,一人则边舞边击鼓。鼓之大小

  • 音吉善

    参见“家素谋”(1947页)。

  • 安平康

    1837—1873清代四川彝族土官。字尧衢。土司安世荣遗腹子。幼袭西昌河东长官司兼河西抚夷理民司之职,驻今西昌市北礼州。父死后,因庶母沙马氏与生母龙氏争印、夺家产,不能敌,随生母避难至凉山腹地、滇南等

  • 杨集始

    ?—503武兴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文弘之子。南齐建元四年(482),父卒,堂兄杨后起继位。他被北魏封为白水太守。既而,自立为王,被后起击败。永明元年(483),被齐封为秦州刺

  • 拜延八都鲁

    蒙古国将领。札刺儿氏。初事成吉思汗,以勇著称,赐名“八都鲁”(勇士),故与名合称拜延八都鲁。太宗七年(1235),领札剌儿军1600人,与塔海绀卜攻宋,出秦巩,入蜀,有战功。宪宗三年(1253),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