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长
元代管理急递铺的胥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为加强对文书递送和急递铺的管理,制定每10铺设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专督其事,1年轮换1次。其职责是:往来巡视所管铺分,修治亭舍,供应什物,附写铺历,依原立程式走递。尽职者,从优补用。《元典章》还规定:若各铺稽迟,损坏文字,或附写不明不实,本管邮长就便治罪,其在别管铺分,亦须互相举呈,所属上司移文究治。若邮长不能尽职致有稽延者,提调官量事轻重议罪。
元代管理急递铺的胥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为加强对文书递送和急递铺的管理,制定每10铺设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专督其事,1年轮换1次。其职责是:往来巡视所管铺分,修治亭舍,供应什物,附写铺历,依原立程式走递。尽职者,从优补用。《元典章》还规定:若各铺稽迟,损坏文字,或附写不明不实,本管邮长就便治罪,其在别管铺分,亦须互相举呈,所属上司移文究治。若邮长不能尽职致有稽延者,提调官量事轻重议罪。
见“塔思”(2156页)。
书名。为入桂日记。1卷。明田汝成(为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系作者于嘉靖十七年(1538)赴广西布政使司左参议之任时,在途中所记。始于是年夏历七月七日从杭州出发,途经浙江富
书名。为记载清崇德二年(1637)二月至顺治二年(1645)二月,朝鲜王世子李、二王子李淏和侍臣们留居沈阳被作人质时,随行的侍讲院宰臣、讲官等向朝鲜承政院呈送的报告汇集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线装木刻本。1982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分上下卷。上卷有图,有疆域图表、沿革表。舆地志,包括疆界、形势、山川、古迹。建置志,包括沿革、村庄、河渠、学校、祠祀、坟墓。纪事志
亦称“服务婚”、“劳役婚”。男子替岳家服劳役以换取其女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对偶婚已演变为夫从妻居婚,妇女系农业生产主力和社会家庭的核心,男子在妻方须辛勤劳作,方能巩固其丈夫的地位
准噶尔山名。意谓树木丛密。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东南。原为土尔扈特部驻牧地。明崇祯(1628—1644)初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为辉特部所据。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归入
见“乌巴繖察青台吉”(352页)。
苗族主持祭祀祖先活动的头领。亦称鼓头、鼓社头。以同一血缘的家族组成的鼓社为单位举行。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广西融水地区。“吃牯脏”之俗,源于祖先崇拜。祈祷祖先保佑子孙昌盛,岁岁平安。每相隔7年、13年或2
傣族的传统纺织工业品。用纱线或丝钱织成。明代的“干崖锦”、“丝幔帐”和“绒锦”等都曾是各地傣族土司进贡的珍品,其时统治者的衣料常用“踒丝绫锦”并“以金花钿饰之”,特别是干崖锦享有甚高声誉。清代,傣族妇
傣语音译,意为“侍从”或“侍卫”。解放前云南车里宣慰使的私人武装警卫,类似亲兵。凡宣慰使所属家臣的子孙,从佛寺学经出来后一般都是为宣慰使担当一段时间警卫,日后方能升迁。平时主要任务是轮流在宣慰使家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