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儿台吉
见“五路把都儿台吉” (267页)。
见“五路把都儿台吉” (267页)。
1253—1315元朝大臣。畏兀儿人。野薛涅之子。年18,与兄兀玉笃实赴京,受世祖命,侍太子真金于东宫。后任同知延庆司事,掌东宫佛事。厚金不贪,善守机要,屡受重任。真金卒,留事太子妃阔阔真。成宗即位,
维吾尔语音译,又译帕特玛、巴特曼。①重量单位:1巴特满等于8噶尔布尔或64察拉克,一察拉克重16斤(各地不一,亦有重20斤、10斤者)。 ②容量单位:清代乾隆年间初定1巴特满合仓斛4石5斗,后改为5石
?—1234金朝大臣。本名粘合,亦作粘何,字迁玉。契丹族。移剌氏。世袭契丹猛安。宣宗兴定三年(1219),与元帅内族完颜承裔领兵攻宋,累迁邓州(今河南邓县)节度使,兼行枢密院事。哀宗天兴二年(1233
即“掏心式宰牲”(2038页)。
1856—1875即十二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西藏娘布沃噶章细,大贵族拉鲁·彭错才旺之子。清咸丰八年(1858)正月十三日,于布达拉宫举行金瓶掣签,被认定为十二世达赖喇嘛。
见“奥失部”(2252页)。
皇族谱名。 ①唐代宗正寺置修《玉牒》官。宋室援修之。 ②清代沿此美称,凡※宗室、※觉罗,以造黄册、红册。顺治九年(1652)定,宗室、觉罗凡生男育女、继嗣、婚嫁、授职或死亡等事,皆由※长史等官、族长、
古地域名。见《汉书·西域传》。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以西广大地区。有两义:狭义的指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为止;广义的则泛指古代中国人所至和所知的玉门关以西所有境域,大体上包括今我国新疆
即“扬越”(754页)。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