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贵县罗泊湾墓葬遗址

贵县罗泊湾墓葬遗址

壮族地区古代墓葬考古遗迹。位于广西贵县县城西5公里郁江北岸罗泊湾大坡岭。分一号墓、二号墓两处,1976年发现,同年6~11月发掘一号墓,1979年4—6月发掘二号墓。一号墓的时代为西汉初期。墓的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封土高约7米,底径约60米。封土之下为墓室、墓道与陪葬坑。墓室椁板之下有殉葬坑与器物坑。陪葬坑出土铜车马器30余件。墓室出土大量漆器残片、果核、种子、铜镜、木琴、铜镞、木鼓腔、六博棋盘、漆耳杯、漆盘、铁兵器、九枝灯和陶器等共1000多件。椁室底板之下有7个殉葬坑,每坑有棺木1具,尸体用竹席或草帘包裹。墓中还出土一具用于记录随葬品的木牍,契刻隶书汉字300多个。学者认为此墓主人可能是西汉“南越国”境内的瓯骆王。二号墓西距县城6公里,位于郁江北岸约1公里处,东距一号墓1公里。墓内文物已被盗掘,仅剩123件,其中以陶、铜为主、间有玉、铁、木和金器,还有漆器、竹器和纺织品的痕迹,器物种类分兵器、炊器、储容器、货币和随身用具。殉葬坑内有人牙9颗,经鉴定为20岁左右的个体殉葬者,性别不明。年代亦为西汉初期,与一号墓相隔不远。墓主姓名与生前地位不能确知,惟从出土器物中有玉石印章2方,其中一方契刻“夫人”二字看,可能是瓯骆王的配偶。为研究壮族先民瓯骆民族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物考古资料。

猜你喜欢

  • 班藏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其地在今甘肃岷州。宣德三年(1428)十一月,该族喇嘛烟丹癿等入朝贡马,赐以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正统十四年(1449),僧人领占藏卜亦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及钞、彩币表里等。后依

  • 张罔

    ?—3627晋代起义首领。族属休屠胡(又作屠各胡)。约哀帝隆和元年(362),聚众起事,拥兵数千,自称大单于,攻掠周邻郡县。前秦苻坚以尚书邓羌为建节将军,率兵7千讨之。因众寡不敌,兵败。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上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玛什巴图随汗归清,次年,封札萨克固山贝子,建旗。初驻牧于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

  • 奇拜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噶齐特氏。世居罗豁迈兰地方。崇德七年(1642),随军围明锦州,步战有功。八年,从军征明至山东,攻兖州府,用云梯先登,遂克其城。赐“巴图鲁”名号,论功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

  • 策妄阿拉布坦

    1665—172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号卓里克图珲台吉。绰罗斯氏。※僧格长子。康熙九年(1670),以父被杀,与弟索诺木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附牧于叔父噶尔丹。二十七年(1688),索诺木阿拉布坦被

  • 晃豁坛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后裔组成。原由察剌合、蒙力克(明里)父子率领依附蒙古孛儿只斤部也

  • 耶律古乃

    1234—1269蒙古国将领。契丹族。为辽王※耶律留哥曾孙,收国奴(石剌)子。蒙哥汗九年(1259),父卒,诏允嗣职,为广宁路总管军民万户。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领兵征河西。三年(1262),江

  • 完颜海里

    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娄室族子。娄室为黄龙府万户,从徙于孰吉讹母。太宗天会三年(1125),从娄室追及辽帝于朔州阿敦山,奉命往见辽帝谕降。辽天祚帝穷蹙,待于阿敦山之东,获之。八年(1130)

  • 忠峒安抚司

    明清时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永乐四年(1406)建置。治所位于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前身为元代湖南镇边宣慰司,洪武初年之沿边溪峒长官司。清初,以土官田楚珍归附,应命从征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一说在今绥阳县

  • 石邃

    ?—337十六国时期后赵太子。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后赵主※石虎子。初随父事石勒,以骁勇著称。后赵太和元年(328),以左卫将军从石勒攻前赵主刘曜于洛阳,都督中军事,执曜。拜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