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匈语支

西匈语支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年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言研究导论》一书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对突厥语族语言进行分类时把古代迁移到西部后来陆续加入到西匈奴和西突厥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及其后裔的语言归入到一个语支,称为西匈语支。在西匈语支之下分4个语组:(1)布加尔语组,包括古代的布加尔语、哈扎尔语和现代的楚瓦什语。(2)乌古斯语组,又有乌古斯—土库曼次语组,包括10—11世纪的乌古斯语和现代的土库曼语及土赫曼语;乌古斯—布加尔次语组,包括古代乌孜人的语言、别切涅格语和现代的嘎嘎乌孜语及巴尔干土尔克人的语言;乌古斯—塞尔柱次语组,包括古代塞尔柱语、古奥斯曼语、古阿塞拜疆语和现代的阿塞拜疆语、土耳其语及克里米亚鞑靼语南岸方言。(3)克普恰克语组,又分克普恰克—波罗维茨次语组,包括蒙古时期前后的克普恰克语和现代的卡拉依姆语、库梅克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及克里米亚鞑靼语;克普恰克—布加尔次语组,包括金帐汗国(西)的语言和现代的鞑靼语与巴什基尔语;克普恰克—诺盖次语组,包括现代的诺盖语、卡拉卡尔帕克语和哈萨克语。(4)噶逻禄语组,又分噶逻禄—回鹘次语组,包括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语和后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语;噶逻禄—花剌子模次语组,包括噶逻禄—花剌子模、金帐汗国(东)、8—14世纪察合台汗国的语言、古乌兹别克语和现代的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西匈语支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古代的z、 d、 t为j替代;出现了b——p、 g——k、 z——s、 d——t等清浊辅音的对立;有x、w、h等辅音音位。有数量较多的连词,其中有些是借自其它语言;复句有比较发达的结构;由名词和动词形式构成的词的紧缩组合较为少见。有大量的阿拉伯语、伊朗语借词,而蒙古语借词很少。

猜你喜欢

  • 李造福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曾五使辽国:贞观四年(1104)六月,宋夏灵州川之役,夏败,奉命与田若水赴辽国求援。五年正月,复奉使如辽求援,请辽出兵伐宋。同年十二月,同田若水三使辽

  • 习办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易□”,中书位六大之一。位在第四。

  • 额敏

    ?—1739清代新疆哈密王公。维吾尔族。※额贝都拉达尔汉伯克孙,哈密扎萨克一等达尔汉※郭帕伯克长子。生于肃州。及长,归籍。康熙五十年(1711)父死,受命袭爵。次年,进京朝觐。五十四年(1715),会

  • 倭里罕之乱

    清代咸丰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倭里罕,又称倭里罕和卓,倭里罕条勒,为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咸丰(1851—1861)初年以前,曾多次伙同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铁完库里和卓等煽动叛乱,均以失

  • 额什丁

    伊斯兰教大毛拉。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之引导者。其祖先被成吉思汗带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后转至察合台汗国东南部定居。其父扎马鲁丁曾劝说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

  • 汉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石牛道

    古道名。指由今陕西眉县经斜谷、汉中、勉县、阳平关,入四川青川县白水镇、广元老昭化、剑门至成都路线。据传,秦惠文王欲伐蜀,苦于无道路可通,乃命人凿五头石牛,置金于牛尾下,声称牛能便金。配备养卒百人。贪财

  • 勐罕傣族反土司斗争

    1934年,车里宣慰使委其弟召孟麻尼坎到云南西双版纳勐罕当土司,上任后,巧立名目,百般掠夺,强行征所谓“拴线钱”、“土司马匹钱”、“枪支钱”及各种杂税,限制交清。全勐人民不堪其苦,起而反抗。召孟麻尼坎

  • 茶马之族

    见“纳马之族”(1271页)。

  • 俄蒙商务专条

    ※《俄蒙协约》的附约。1912年11月3日沙俄政府诱迫外蒙古封建主与《俄蒙协约》同时签订。共17条。公开规定沙俄在外蒙古享有各种特权,即可以在外蒙古境内任意居住和往来、租借和购买土地、自由经营各种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