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箭

蒙古箭

冷兵器之一。蒙古最早的狩猎工具。在部落争斗中的武器。早期的箭头是石制、木制或骨制等。《黑鞑事略》:“有响箭(即呜镝也),有驼骨箭,有批针箭,剡木为栝,落雕以为翎”。铁制箭头的使用,既锋利又有穿透力,箭的两边磨得很锋利,好似一把两边有刃的剑。蒙古人在箭袋内藏有一把锉刀,可随时磨砺箭头,箭杆尾有羽能定向射出。1970年2月在乌鲁木齐市南郊盐湖南岸天山元代武将墓葬出土6支箭,有两支较完整,一支尚附有残翎。杆长71.5厘米,是柳条制,直径约0.6厘米,两头稍细,箭杆尾端衔口深约0.5厘米的凹沟,用以扣弦,箭镞铁质,呈扁平的挑叶形,全长11.7厘米,铤长3.9厘米,箭杆在距尾端1.5厘米处粘附翎羽三片,成60°角等分,翎长15.5—17.5厘米,从残存部分看,是用胶将翎羽的一半粘附在上面,以使箭行方向端正速度迅疾。翎羽为坚挺,应是鹞羽或是雕羽。箭是蒙古人作战长期使用的武器,现代已成为一种体育器械。

猜你喜欢

  • 验方集

    书名。藏文名《公明满吉勒》,蒙古医药学著作。18世纪末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贝子庙二世活佛阿旺罗布增丹必扎拉用藏文写成。有木刻版本。内容主要为验方选载。

  • 希利垔

    南北朝时期柔然国相和学者。西域人。约南朝宋代(420—479)后期在柔然任事。柔然前期,国政疏简,不识文书,刻木记事。自五世纪初社仑建立柔然汗国以后,不断与北魏、南朝及西域交往,学习各族文化,渐知书契

  • 都尔玛

    ?—1664清朝官员。蒙古镶黄旗人。西纳明安氏。天聪二年(1628),随贝勒岳讬征明锦州。五年(1631),随军围大凌河,败突围明军。八年(1634),随内大臣额驸多尔济攻大同,败明总兵曹文诏,赐号“

  • 边政考

    书名。明张雨编撰。12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书。明制,“巡按监察御史,每三年一次阅视各镇军马、器械,体察将官贤否,同画图具奏,并缴本查照施行”。是书即作者为巡按陕西监察御史时之作。卷首为作者引

  • 龙云生

    即“龙骥”(495页)。

  • 遂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至宁元年(1213),宣宗第三子完颜守绪(哀宗)受封。守绪,元兴二年十二月(1244年初)即帝位。改元正大。行招抚地方武装,停止攻宋、专力抗御蒙古之策。正大九年(1232)三峰山

  • 必招

    元代云南元江府(罗匐甸,又名罗槃甸)土官。哈尼族。据险恃强,屡逆朝命。至元十二年(1275)冬,率罗匐甸哈尼族公开反抗元军。元军征之,至罗匐甸,围城数日,城下,元江以西哈尼诸部归顺。次年正月,他亦降元

  • 郭隆寺

    见“佑宁寺”(1087页)。

  • 摩琳卫

    见“毛怜卫”(360页)。

  • 耶律夷列

    ?—1163西辽国主。1151—1163年在位。契丹族。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子。大石卒于康国十年(1143),时年幼,由母感天皇后称制主国事。咸清七年(1150),母卒后即位,翌年,改元“绍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