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卫拉特法典

蒙古卫拉特法典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萨克图汗驻牧处)时制定。用回鹘式蒙古文书写,原件和副本至今尚未发现,目前存有托忒文、回鹘式蒙文抄本,通常分为121条(有的分成150条)。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僧侣和宗教、驿传运输及赋役、氏族生活和婚姻嫁娶、畜牧及狩猎、私有财产和继承权、刑法及审判制度、各部相互关系及攻防组织等规定。在协调诸部关系、建立共同抵御外侮的同盟及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是研究蒙古族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与《喀尔喀法典》、《理藩院则例》被誉为蒙古法三大文献。有俄、日、德、英等文译本。

猜你喜欢

  • 冷边长官司

    见“冷边土司”(1119页)。

  • 合苏女直

    见“曷苏馆”(1652页)。

  • 凤翔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3—418年,凡6年。

  • 堆龙德庆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上部极乐地”。亦作朵陇、策堆德、策德清、蔡德溪、蔡德宗。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境内有拉萨河、堆龙河。地属拉萨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堆龙德庆宗,1960年与东嘎、柳梧等合并改为堆龙德庆

  • 西平郡王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吐谷浑为唐将李靖所败,国都伏俟城(今青海铁卜卡古城)陷,降唐,太宗封吐谷浑王慕容顺为西平郡王。

  • 令稳

    契丹官名。契丹开国前,各部设※夷离堇(一说为部落酋长,一说为军事首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夷离堇称帝建国后,除契丹迭剌、乙室两大部外,“更诸部夷离堇为令稳”(《辽史》卷33)。故有人以为,在

  • 阿尔泰办事大臣

    清代阿尔泰特别区官职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科布多帮办大臣改置,驻衙于阿尔泰(今新疆阿勒泰县)承化寺。辛亥革命后,改称办事长官,归中央政府直接管治。辖境东西2000余里,南北1000余里。有新土

  • 攸乐

    见“基诺族”(2027页)。

  • 大鸿胪

    官署名。汉代初称大行,由秦代典客改置。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此名。置大鸿胪卿一人主事,以大行令为属官。职司诸侯封谥、奏谏、皇子拜王、诸王入朝,及边疆各族来使宴赉、封赐等事。魏、晋初因其旧。至东晋

  • 思慕部

    原为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新唐书》称其在“黑水西北”,约居住在牛满江(前苏联布列亚河)和恒滚河(前苏联阿姆贡河)上游地区,但说法不一:一说在精奇里江和牛满江上游地区,或指在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