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莫纳

莫纳

鄂伦春族旧时住房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过去冬季多居此种住房。形状和内部设置与※仙人柱相同。构造:将长约1丈5尺的圆木劈成两半,斜立成圆锥形骨架,上盖以蒿草,再培上土。一般只住一冬,春季迁移时弃之,下冬再建。

猜你喜欢

  • 温宿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直隶州改置。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苏县。领温宿(今阿克苏)、拜城2县。辖大庄30处、15驿站、4卡伦。隶喀什噶尔办事大臣。总兵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近10000

  • 土谷家

    甘肃省卓尼地区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 枋头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淇县东南。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于淇水入黄河之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北入白沟,以通水运,时人称为枋头,又称枋堰,后成为地名。历东晋、南北朝为军事重地。东晋咸和八年

  • 越裳

    古越人一支。其分布据《尚书大传》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册府元龟·外臣部》亦说:“南蛮林邑国(汉时属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在交州南,……北连九真”。周初便与中原王朝交往,周成王时,越裳氏曾来朝

  • 旺布多尔济

    ?—175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额璘沁子。乾隆十四年(1749),以追执乌梁海逃入巴党等,授二等台吉。二十年(1755),父卒,袭辅国公。随西路军征

  • 行宣政院

    元代官署名。亦称宣政院分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兼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军民事务。二十八年(1291),置行宣政院于杭州;至大四年(1311)撤销。延祐五年(1318

  • 熊溪

    见“雄溪”(2192页)。

  • 巴哈

    ?—1669清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大臣伟齐第四子。初任一等侍卫。崇德二年(1637),授议政大臣。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山海关,定京师。二年,以扈从太宗功,授骑都尉世职。睿亲王多尔衮

  • 萨当汗

    纳西语音译,意为“丽江王”。明清时纳西族百姓对丽江木氏土司的称谓。明代木氏土司势力达到中甸、维西、德钦(阿敦子)以及四川的巴塘、里塘一带。倪蜕《滇云历年传》卷11:“(丽江土府)日渐强盛,于金沙江外,

  • 墩官

    契丹时对具有一定资格官吏的称呼。皇帝御宴,能上殿坐于墩上之官员,分高墩、矮墩、方墩不等。《辽史·国语解》:“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扎割只,皆墩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