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
苗族民间工艺。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先贴好纸样后刺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等属凸绣。平绣与湘绣同,挑花、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皆属此工艺。以凸绣最具民族特色,有立体感,较费工时。多用在衣领、袖口、袖套、肩背、裤脚、裙边、围裙、围腰、头巾、儿童鞋帽等处。花纹以龙、凤、虎、狮、马、蝶、鱼、鸟、花、果等配以几何图案。花纹图样变化多样,历史人物(张秀眉)传说英雄、汉字都可做为图样刺绣。近代平绣逐渐替代凸绣。刺绣用色具较强对比性。
苗族民间工艺。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先贴好纸样后刺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等属凸绣。平绣与湘绣同,挑花、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皆属此工艺。以凸绣最具民族特色,有立体感,较费工时。多用在衣领、袖口、袖套、肩背、裤脚、裙边、围裙、围腰、头巾、儿童鞋帽等处。花纹以龙、凤、虎、狮、马、蝶、鱼、鸟、花、果等配以几何图案。花纹图样变化多样,历史人物(张秀眉)传说英雄、汉字都可做为图样刺绣。近代平绣逐渐替代凸绣。刺绣用色具较强对比性。
1021—1071宋代将领。党项羌族。字应之。※折惟忠子。宋皇祐二年(1050),继其兄折继闵知府州事。嘉祐元年(1056),领州刺史,受赐钱50万改葬其父。奏请朝廷抚慰府州折氏,以安其心。熙宁四年(
西夏文书用语。卖地、典当、借贷者,立契约文书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
古越人语音译。越人对船的称呼。《越绝书》:“越人呼船为须虑,即鸼也。”《正字通》:“船小而长者曰鸼。”
清和民国初期鄂伦春族以※乌力楞”或※“安嘎”(一作阿那格)为单位出远猎的领导者之一。一作“乌纠尔达”,鄂伦春语音译。由同猎者全体成员选举产生,为※“塔坦达”(狩猎长或家族长)的副手,故有的地区称“小塔
即“移剌慥”(2066页)。
即“相夫”(1573页)。
1567—1662即四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西部兰周甲地方。差巴本仓策忍之子。初名曲结丹巴桑布。5岁即能诵多种经卷。明万历七年(1579),于安贡寺出家为僧,拜克珠桑结益西
见“狄后”(1104页)。
州名。唐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唐末先后为张义潮,曹议金辖地。五代初为甘州回鹘所控制。宋天圣八年(1030)入于西夏,为西夏西平监军司驻地。夏亡州废。元复置。
见“额尔德尼昭之战”(25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