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龙珞巴语

苏龙珞巴语

我国自称苏龙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与景颇语支语言及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洛渝地区的西端,使用人口数千。以隆子县拉工地区的苏龙珞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3个。塞音、塞擦音一般分清浊,唯舌面中塞音除清浊外,还有清送气音。塞擦音有舌尖前和舌面前两套。有唇齿音和齿间擦音。有5个复辅音,由双唇、唇齿、舌根、喉门的塞音、擦音等和卷舌半元音组成。有18个单元音,分两套,普通元音有11个,卷舌元音有7个。有18个复元音,分两类,一类为后响复元音有12个,由i、u、y、щ介音和主要元音结合而成;另一类为前响复元音6个,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节尾辅音有m、n、n、η、p、 t、 、 k、 r、 h 10个,其中p、m主要出现在崩尼珞巴语借词中。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动词有体语法范畴,在动词后加助词表达。基本形容词常带a33词头。否定副词只有1个,无“不”、“没”、“别”的分别。结构助词不丰富。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数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少数可放在谓语后面。词汇特点: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在词汇中占大多数。单音节词相对较少。派生构词和合成构词都是能产的构词类型。派生词以加前缀为主,加后缀的构词类型相对较少。合成构词的结构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补充等类型。借词主要来源于崩尼话和藏语,汉语借词相对来说较少。借词主要采用音译方式。

猜你喜欢

  • 亚东商埠

    西藏亚东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二十年(1894),根据不平等的中英藏印续约开设,清朝准英、印政府于此驻扎商务委员,准英商自边界至亚东自由往来与租赁货栈,英人在此有治外法权。清于亚东设靖西关,以限英人

  • 诺门罕战争

    1939年日、伪(满洲国)与苏、蒙间的一次战争。日本关东军为试探苏联远东军实力,于1939年5月4日向苏、蒙边境守军发动进攻,双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左旗境内之诺门罕开展大战。苏蒙军有备,作战英

  • 仪宾倘不浪

    即“赵全”(1608页)。

  • 罕东左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沙州卫(今甘肃敦煌县)故址。族众原属罕东卫。后因部人奄章与同族不睦,彼此仇杀,率众遁居沙州,谋自立。至其子班麻思结时,众日蕃盛,尝从官军讨曲先。宣德七年(1432),以功授罕东

  • 萨迦十三堪布

    元代帝师官邸中十三名高级侍从僧官之总称。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封藏传佛教萨迦教派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后升号大元帝师),统领全国佛教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

  • 大本曲

    白族民间曲艺。约产生于明代。是在白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时由一人说唱,一人以三弦伴奏,音乐随唱词变化。曲调有三腔九板十八调。演唱者加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活动,已

  • 金尔珍

    1840—1919清末书画家。字吉石、少芝,号苏盒,别署梅花草堂。浙江嘉兴人,后迁居上海。回族。世业玉雕。幼习家学,爱好书法、绘画及金石之学。后与著名画师吴昌硕、任伯年等结拜,人称“少芝四弟”。曾参加

  • 金山

    ①西域古山名。见《后汉书·窦宪传》。《后汉书·和帝纪》作金微山。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大将军窦宪遣左校尉耿夔至此,大破匈奴北单于。从此,匈奴西迁。《隋书·突厥传》:突厥先祖阿史那世居金山。《旧唐

  • 慎乐皮

    即“盛逻皮”(2033页)。

  • 姚苌

    330—393十六国之一后秦创建者。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族。※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初随兄※姚襄征战,参与谋策。晋升平元年(357),兄死,率众降前秦苻生。及苻坚即位,拜扬武将军,封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