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尔腾部

色尔腾部

肃北色尔腾地区蒙古族人总称。雍正九年(1731),阿喇布珠尔遗裔自色尔腾地区迁走后,牧地荒芜,无人驻牧。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海北左翼右旗札萨克固山贝子罗卜藏色布腾,因受郭罗充克克地区藏族牧民劫掠,被削职,降为闲散贝子。其属下部分穷苦牧民为避难,遂移驻色尔腾。嘉庆五年(1800)前后,又有部分破产牧民自青海、新疆等地徙入。十五年(1810),清朝政府清理青海地方户口,北左翼右旗王公旺沁丹津派人前往组建“部落”,建立“陶海”(相当于苏木)。咸丰年间(1851—1861),人口增殖,经济发展,至1940年前夕,扩充至250余户,1300余人。因称之为色尔腾部。

猜你喜欢

  • 蛤仔兰

    即“噶玛兰”(2500页)。

  • 永昌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唐为凉州,宋初为西凉府,景德(1004—1007)中并入西夏。元初为西凉府。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一作十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下

  • 虎拦哈达

    满语地名。又作呼兰哈达。“呼兰”汉译作“烟筒”;“哈达”汉译作“峰”、“崖”,合为“烟筒山”或“烟筒峰”。位于兴京(原赫图阿拉)西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清永陵对面。明正统三年(1438)

  • 东女国

    古部落名。为“羌之别种”。唐代约分布于今四川西北、青海东南一带。辖户四万,拥兵万人。以女为首领,故称。为别于西海(今青海湖)之西女国,故称东女国。王号宾就。王死仍选女为大、小王为嗣。女官在内,男官事外

  • 铺马

    蒙古语作“兀剌”。指元朝驿站给乘驿使臣的供应。使臣凭铺马劄子由驿站提供车辆、马匹等交通工具和肉、面、米、酒等饮食用品。世祖至元十五年(1728),于中书省右司兵房五科中立铺马科,执掌铺马事宜。参见“铺

  • 中俄塔城哈萨克归附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84年12月(清光绪十年十一月),清朝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纶和俄国驻塔城领事巴勒喀什在塔尔巴哈台签订。共8款,主要内容:1.规定北起额敏河,南至玛里山附近,西起国

  • 蒐里卫

    见“所力卫”(1466页)。

  • 大翁

    契丹外戚族帐名。《契丹国志·族姓原始》称:“番法,王族惟以后族通婚。”后族在契丹统治集团中具特殊重要地位。据《辽史·外戚表》:“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拔里二房,……乙室

  • 乞袁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天正

    ①一作天政。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淳年号。1103—1104,凡2年。 ②金朝中期契丹将领移剌窝斡起义后所建政权年号。1161—1162,凡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