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腊醅

腊醅

纥石烈部首领。女真族。居活刺浑水(今呼兰河)诃邻乡。兄弟7人,素有名声,为众所服。乘温都部乌春等起兵反叛劾里钵(世祖)之机,约集乌古论部骚腊勃堇(部落长)、“富者”(部落贵族)挞懒、海罗勃堇等掳掠野居女真(即女真族中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尚未形成部落而散处山野间的居民)。因野居女真得海罗等使人密告,予知其谋,作了防备,败归。继由南路袭击野居女真,俘获甚众。旋为劾里钵部将斜列败于屯睦吐村,逃归。不久,与弟麻产一起,集合兵力,至来流水(今拉林河)掳掠完颜部牧马,并先败劾里钵军于野鹊水,继败盈歌兵于蒲芦买水(今黑龙江通河县东的乌拉珲河)。寻与温都部首领乌春、窝谋罕相结,得窝谋罕兵助,据暮棱水(今拉林河支流忙牛河)抵抗。兵败,被执送辽朝。

猜你喜欢

  • 五管

    唐时岭南地方机构。唐贞观朝(627—649)分全国为10道,其中岭南道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地。后分岭南道为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交州)5总管府,统称岭南五管,由广州府都督统摄。其中桂州、容州、邕

  • 思能

    西夏僧人。党项羌族。本姓嵬名,法名思能。夏崇宗时(1086—1139)人。早从燕丹国师学经礼佛,深悟佛家真乘奥意,为境内贵贱耆老所崇信,尊之为国师。一说夏永安元年(1098)甘州(今甘肃张掖县)所建之

  • 他留

    ①见“㑽��让”(2369页)。 ②见“钠若”(1266页)。

  • 乌质勒

    ?—706突骑施汗国创立者,出身突骑施莫贺索葛啜部,本为莫贺达干,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属下。唐天授元年(690),阿史那斛瑟罗返长安,部众拥其为主。下置20都督,督兵各7千,屯碎叶西北。次年,击败后

  • 申中·扎巴札喜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宗喀之江嘉。从龙珠嘉措受戒出家,拜敦珠嘉措为师,于安多大部分寺院进行巡迥讲辩。后赴西藏,于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五部大论,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接受各种佛法经教。

  • 门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多数自称“门巴”,另有“主巴”、“勒波”、“学增”、“达巴”、“舍杜本”等带地域概念的称呼。该族源于古门隅土著居民立、丘、皮修木、那木修等众多部落及叶邦人、荣普人、布热白人、莫巴陇巴

  • 瑶斑布

    瑶族传统染织工艺品。其法先以木板二片,镂成各种精美花纹,染时用以夹自织白布,把溶蜡灌入其中,而后去板取布,放进蓝色染缸受染,染后煮布去蜡,即呈现精细的斑花,故名。通常又称“蜡染”,其法流传至今。

  • 扎什城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亦称扎什敦布,汉籍作扎什。位于拉萨北郊。为驻藏大臣衙门和官兵营房。驻藏清军原在拉萨城内租民房为军营,后于色拉寺、大昭寺之间扎溪(扎什)地方另建城垣,移游击以下驻藏官兵营于此。乾隆五十

  • 卓巴

    基诺语音译。旧时云南基诺族村社长老。又称“老伙头”,傣族土司改称之为“寨父”。与称“卓生”(汉称“老菩萨”,改称“寨母”)的另一长老同由村社内两个姓氏中最年长的男子充当。去世后由同一氏族中年纪最长者补

  • 布尔很哈达岩画

    古代游牧民族岩画。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达里盖沟北约2公里处。布尔很哈达,蒙古语,意为“神山”。山北坡崖壁峭立,古代遗留岩画甚多。内容有各种野牲、骑者、舞蹈场面、车辆、穹庐以及星图等,表现古代游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