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胞族

胞族

原始社会介于氏族和部落之间的社会组织。通常由一个母氏族分裂的几个女儿氏族结合而成,或为二个以上有共同利益的氏族之联合。同一胞族各氏族互称兄弟(或姐妹)氏族,同一部落不同胞族的氏族互称从兄弟(或从姐妹)氏族。政治上共同御敌,为受害者进行血族复仇,经济上互相帮助,遵守氏族外婚制原则。胞族成员有共同规范、神祗、宗教仪式和节日。由胞族酋长、祭司负责执行所担负的宗教和部分军事、社会职能。如定期召开氏族长议事会;部落举行节日、宗教、竞赛活动时,以一个单位的身份参加;出席氏族长、部落长的就职仪式;调解胞族之间的纠纷及胞族内各氏族之间的争执;参加或举办部落内部、胞族内部、兄弟胞族的丧葬活动。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时,氏族为胞族内的一作战单元,胞族为部落内的一个作战单位。古代黄帝集团曾有12个胞族。少皞集团所属24个氏族,则分别结合成“五鸟”、“五鸠”、“五雉”、“九扈”4个胞族。基诺族出现过母系胞族组织,由母系氏族分裂之女儿氏族组成。怒族的“斗霍”、“达霍”,则是两个互相通婚的胞族。20世纪中叶,台湾布侬人称自己的胞族为“联族”。独龙族同胞族的各氏族,即互称兄弟氏族,并承认出自一个共同的父系祖先。

猜你喜欢

  • 索本堪布

    藏语音译,意“司膳堪布”。旧时专管达赖、班禅等藏传佛教大活佛膳食的僧官职称。秩从四品。后藏扎寺索本可补强佐缺;而孜仲可补索本缺,但均须经班禅与驻藏大臣协商委任。

  •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后梁贞明四年(晋天祐十五年,918)十月,晋王李存勖(沙陀人)谋逼大梁(今河南开封),自魏州率师次于杨刘(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古黄河南岸),略地至郓、濮而还,营于麻家渡(今山东鄄城

  • 鄂善

    ?—约167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纳喇氏。顺治十五年(1658),任三等侍卫,后迁二等侍卫、秘书院学士。康熙八年(1669),迁副都御史。九年,疏请划一官员罚俸制,无论升降均罚现任俸。授陕西巡抚

  • 傣哪语

    参见“傣语”(2243页)。

  • 华丹智华

    1766—1841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八任堪布。藏族。出生于下佐格地方。从阿高日超巴剃度出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嘉木样授沙弥戒。25岁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五部大经,获多然巴学位。任土观呼毕

  • 火真

    1349—1409明朝将领。全名火里火真。蒙古族。初为元朝将领。元末,驻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一带。元亡,北徙。洪武十四年(1381),率将校41人、部众177户投明朝,获厚赐,奉明太祖命

  • 泥月乌

    公元5世纪后期云南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首领。蒙醋醋八世孙。《元史·地理志》:永宁“昔名楼头赕,接吐蕃东徼,地名答蓝,么些蛮祖泥月乌逐出吐蕃,遂居此赕,世属大理。宪宗三年(1253),其三十一世孙和字内附

  • 钟明亮

    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畲族,广东循州(今龙川县境)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正月,为配合闽、粤、赣等地畲、汉族人民大起义,率循州畲、汉起义队伍,攻赣州,掠宁都,据秀岭,声势浩大。后被招抚,降元。同年

  • 番禺

    古地名。秦时南海郡治所。秦末至汉初,为南越国都(在今广州境),三国吴时改广州。汉以来,一直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今有番禺市,是近年番禺县改,在广州市附近。

  • 他失

    见“塔克世”(2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