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肃慎

肃慎

东北古代民族名。亦作息慎、稷慎、肃捽。名称含义有3说:一说源于神鸟名;一称由女真语zhul(“东方”之意)shen(“海青”之意)合成,意为“东方之鹰”(海东青);一谓是通古斯语“人”的意思。史载其邻近“不咸山(今长白山)”,大体分布在今东至日本海,南达牡丹江上游,西近嫩江,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其所在亦有数说:一说在黑龙江下游(包括中游的一部分)南北广大地区;或说初在辽西和河北北部,后迁至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有说初在今松花江上游一带,后东迁到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或说只在今牡丹江中游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也有说史前时代在今山东半岛,后沿今山东蓬莱至大连的一条海脊迁至东北;更有个别国外学者否认东北地区历史上有过这一族体。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来往,禹定九州时曾来贡。周武王克商时,其曾向周贡※“楛矢石砮”。成王、康王时皆遣使来朝,成王特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褒奖。景王时大夫詹桓伯列举周朝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说明春秋以前其地已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以狩猎为生,向周王室贡过猎物“”。考古发现表明,早在3千年前,其社会发展已出现不平衡:居今松花江上游及牡丹江中游一带者,开始使用青铜器,有农业生产,饲养猪等家畜,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贫富差别;分布乌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和以北地区者,仍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使用的陶器种类单一,制作粗糙,尚处在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汉兴以后,史书称是时臣属于夫余的挹娄,即其后裔。但三国魏青龙四年(236)至南北朝时,其名复屡见于史,《晋书》还立有《肃慎传》,故史家对其与挹娄的关系众说不一:多数认为挹类即其改称,因旧名未完全消失,故二名互见于史书;或说挹娄乃其西境之一部落,因挹娄在汉代强大后阻隔了其通中原的道路,故中原人误以挹娄为古肃慎;一说肃慎、挹娄和南北朝时的忽吉,皆是同时并存的部落名称,中原人在不同时期以与其有联系的一部之名而概称之。然史家皆认为,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是属于肃慎族系的中国古代民族;今满、赫哲、鄂温克等族,与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扎兰章京

    见“甲喇额真”(559页)。

  • 章嘉呼图克图二世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遂斤部

    见“坠斤部”(1260页)。

  • 缚底耶

    见“缚喝”(2416页)。

  • 王猛

    325—37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郡(治今山东寿光南)人,居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少家贫,以卖畚为生。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隐于华阴山,敛翼待时。前秦皇始四年(354),闻东晋桓温入

  • 完颜勖

    1099—1157金宗室、大臣、学者。本名乌野,亦作乌也,字勉道。女真族。完颜氏。金穆宗※盈歌第五子。自幼好学,人称秀才。年16,从太祖阿骨打攻宁江州(治今吉林扶余县东石头城子),后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

  • 西秦

    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乞伏氏所建。初依附前秦,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乘前秦兵败势衰之机,聚众10万,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85)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改元建义,置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

  • 杀牛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庆州(今甘肃庆阳)西70里之马岭寨,有族帐2000余户。向与宋朝为敌。西夏开运元年(1034)七月,夏景宗李元吴进攻宋朝,曾派兵为元昊前驱军,侵入宋环、庆(今甘肃环县、庆阳) 2州,宋

  • 蒙光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元史·地理志》中有此路名,但缺注。《招捕总录》云南条中记有元贞二年(1296)九月征乞蓝事,并有“蒙光路军民总管府答面”之名,同书西番条中亦记云南蒙光路土官䚟罕所言情况,知

  • 察哈尔盟

    民国时内蒙古设置的盟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时为内蒙古察哈尔部。1914年改设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设省,1936年盟明。管辖上都、明安、太仆寺左右翼、镶白、正蓝、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