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罔氏

罔氏

①西夏党项族姓。 ②党项人宋银州防御使李光妻,一说为党项首领夏国王李继迁母。宋乾德元年(963)二月生子继迁。宋雍熙元年(984)宋将曹光实袭破地斤泽时,被俘。淳化五年(994)继迁降宋后,被封为河西郡夫人,留养京师。继迁复叛后,被羁于延州(今陕西延安)。宋参知政事寇准请斩其首,以儆凶逆。宰相吕端主张安置于延州,以招降继迁。后病死。 ③(?—1007) 李继迁妻。一说生德明。④(?—1165)夏仁宗妻。大庆元年(1140)立为皇后。聪慧知书,爱行汉礼。在宫禁中立小学,常与仁宗亲临训导。对仁宗各项有为施政多所赞助。

猜你喜欢

  • 诺尔布

    ①(?—1687)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车臣汗※巴布子。康熙二十年(1681),受父命携子伊勒登阿喇布坦向清朝入贡。次年,因所属巴尔呼人以牲畜及貂皮私与俄罗斯互市,清派军征俄罗斯入侵者,并命

  • 不里牙惕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布里雅特。分布于今贝加尔湖周围。与秃麻、火里等部错杂而居。以狩猎为业,兼事游牧。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一说二年,1207),为成吉

  • 绛卓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又作香、香卓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约五年(126

  • 奥屯良弼饯饮碑

    碑名。亦称“泰和题名残石”。泰和六年(1206)金奥屯良弼以汉文题写的饯别石刻,上有卜修洪用女真字刻的跋。汉字题辞为“奥屯良弼自泗上还都,心友饯饮是溪。泰和六年二月十有一日也。”女真字跋译为汉文为“从

  • 武道尔计

    1882—1926民国将领。汉名武万义。内蒙古察哈尔正黄旗人。21岁被诬告,遭清政府地方官吏的九刑,后被释放。1910年在山西太原,受到推翻清政府思想的影响,1911年回乡组织了一支几十人的独立大队,

  • 引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蛮传》谓:“引爽主客”,即执掌招待、迎送宾客事务,类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主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

  • 阿著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阿着簇。属洮州卫(治今甘肃临潭)。成化十九年(1483),族人札卜节来朝,贡马、驼及佛像、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有差。后,其首领及族人与明廷保持经济、政治联系。弘治二年(14

  • 罕幵

    故枹罕侯邑。汉置,属天水郡。因迁罕幵之羌居此而得名。东汉废。晋太康四年至永嘉末(283—313),慕容吐谷浑自燕历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驰,创居于此。故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南。

  • 插牌

    旧时土族聚会制订乡规民约的活动。流行于青海互肋、民和、大通等地。春播后,为保护庄稼和村民的公共利益,各村或数村联合于夏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民众集会,商议全年的有关事宜,制定乡规民约,并立牌书之,故名。后虽

  • 布越

    布依语和壮语音译。亦译“布雅伊”、“布锐依”、“布央依”、“布依”等。布依族和部分壮族自称。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及广西宜山、南丹、河池、来宾、龙胜、都安、柳江、柳城、上林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