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末部

粟末部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因依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居得名。唐初又称粟末靺鞨,下分若干部,已知者有厥稽等8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后,《隋书》称其“与高丽相接”,约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的松花江上游地区(一说在吉林市北以下的松花江两岸,或说在今辉发河、松花江及牡丹江上游一带)。隋炀帝时(604—618),其厥稽部渠长度地稽率众千余家内附,被安置柳城(今辽宁朝阳)。在唐对高丽战争中,未迁居柳城者助高丽抗唐;高丽国亡后,乞乞仲象所统之众被迁居营州(即隋柳城)。在靺鞨诸部中发展最快,已以农业生产为主。唐武后时,居营州的粟末部后裔渡辽河东走,后在※大祚荣领导下建立※渤海国。

猜你喜欢

  • 北凉哀王

    见“沮渠牧犍”(1512页)。

  • 额什丁

    伊斯兰教大毛拉。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之引导者。其祖先被成吉思汗带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后转至察合台汗国东南部定居。其父扎马鲁丁曾劝说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

  • 阿乞剌

    元代党项(唐兀)人。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知枢密院事暗伯之子。元成宗时官知枢密院事。

  • 隆务·桑丹仁庆

    明末青海隆务寺创始人。藏族。剃度为僧,拜曲结敦仁巴为师,以萨吉大百户为施主,于年桑地方创建大小寺院18座,在贡库沟创建隆务寺德庆曲科林,修建佛殿,塑三世佛像。向明宣宗献《白摧破金刚母》。明宣德元年(1

  • 移剌中哥

    即“移剌众家奴”(2069页)。

  • 哀牢传

    书名。东汉杨终(?—100年,字子山,成都人)撰。字子山,成都人。约作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卷帙无考,已佚。传说为云南方志之始,亦为记述哀牢人历史的最早资料,仅存的佚文一条为:“九隆代代

  • 古木卫

    亦作古木河卫,见“可木卫”(491页)。

  • 刘三妹

    即“刘三姐”(861页)。

  • 雍正上谕八旗

    书名。清官修雍正朝谕旨汇辑。雍正九年(1731),果亲王允礼等奉旨承纂,始将五年(1727)以前所发谕文汇辑成帙,继又续辑,最终收录530余条,20余万言,于乾隆初年刊刻成书,凡1函10册。该书谕文属

  • 通西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据《元史·地理志》,大德元年(1297),蒙阳甸首领缅吉归附,遣弟阿不刺等赴阙贡方物,请岁贡银千两及置郡县驿传,遂立通西军民府。《读史方舆纪要》卷119,谓其地在陇川宣抚司西南,即木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