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窟突始部

窟突始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猜你喜欢

  • 右都督

    见“左都督”(458页)。

  • 死人地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奴隶主强迫家奴以人身殉葬为交租形式之一的土地。奴隶主把一部分土地分给其家奴耕种,除平时定期交租和无偿服役外,其主人死时,耕种这部分土地的人家,被迫必须出一人与主人殉葬,故名。

  • 李召固

    见“邵固”(1261页)。

  • 蒙哥铁木

    见“忙哥帖木儿”(881页)。

  • 蒙古月刊

    蒙文文化改进会创办的刊物。1930年1月1日创刊,铅印,16开,蒙汉合璧。设在北平宣武门外石竹灯庵三号。以研究蒙古社会问题及发展蒙古实业,改进蒙古文化及疏通蒙汉之间的隔阂为宗旨,设蒙古社会、政治、经济

  • 陇西县

    地名。汉䝠道县地,属天水郡。东汉末于此置南安郡。隋以武阳县改置,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唐没入吐蕃。宋元祐五年(1090)升古渭砦(寨)置,治所即今陇西县。金为临洮路巩州治。元为陕西行省

  • 土尔扈特蒙古东返

    民族迁徙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1、5),居住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人民,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侵略与压迫,在渥巴锡汗率领下东归祖国。随从东徙者有33361户,168000余

  • 刘梦得文集

    见“刘禹锡集”(867页)。

  • 补褂

    又称补子、补服。清代官服外褂所缀表示职官差别的补子,故名。满汉官员皆有。官服外褂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膝、四面开禊。因绣于前胸后背部,也叫“背胸”,前后一般各缀一块方花布,文官上绣鸟,武官上绣兽。清代

  • 乌兰木伦河

    ①青海大通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意为“红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载:“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汉魏以前为古羌族居住区。两晋、隋、唐时期为吐谷浑居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