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秃剌不花

秃剌不花

?—1291

钦察汗国第七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曾孙,塔儿不子。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一说二十二年),借口脱脱蒙哥汗有疯病,结从兄弟阿勒灰、脱黑里勒察,推翻脱脱蒙哥,夺取汗位。忌从兄弟脱脱英武,欲谋杀之,迫脱脱出走。二十八年(一说二十七年),被脱脱与领有黑海北岸地区的宗王那海所擒杀。

猜你喜欢

  • 蒲昌县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地理志》,为西州交河郡5县之一。《梁史·诸夷》作白刀(应为力),为高昌46镇之一。《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西域传》作白棘。《南史·西域诸国》作白刃。《通典》称东镇城。《

  • 尼宫哈利

    珞巴族崩尼、崩如、纳等部落对军事首领的称谓。亦作尼宫东白、蒙宫达蒙乃(女)。一般自然形成,也有民主推举产生。由有组织指挥作战才能、机智勇敢、办事公正、富有生产经验、善于言辞、勇于负责,并在村寨或氏族内

  • 大冀

    春秋战国时吴、越的一种战船。吴、越境内河道纵横,居民擅长造船与水战,“以船为车”,军船种类繁多,这是其中最大的一种,“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

  • 白子

    白族的自称。亦作“白尼”、“白伙”。“白”是白族的族称,“子”、“尼”、“伙”都是汉语中“人”的意思。详见“白族”(596页)。

  • 普陇

    藏语译音。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全称普古陇。居穷结宗附近。家族成员入仕者最初有普陇哇希伦多吉,乾隆十六年(1751)任前藏代本,后参加七世达赖喇嘛葬礼并赞助编写七世达赖喇嘛传记,卒于二十八年(1763)。

  • 北夫余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

  • 忽剌温

    海西女真的别称。明人、朝鲜人称“忽剌温”、“火剌温”。清人称“扈伦”、“呼伦”。明初为海西女真,后为扈伦四部。朝鲜史所称“忽剌温归顺者”、“忽剌温兀狄哈”等,系指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女真。初猎于黑龙江,

  • 荣如

    ?—前607春秋时长狄鄋瞒的酋长。《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作战勇猛,为北狄联盟军事主力。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

  • 长秋寺

    元朝官署名。掌武宗皇后宫政及五斡耳朵户口、钱粮、营缮诸事。仁宗皇庆二年(1313)置,设寺卿5员,秩正三品,下领少卿、寺丞各2员。辖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等机构。

  • 爱马克

    ①蒙古社会的经济、行政单位。亦译作艾马克、爱马、阿亦马黑等。蒙古语音译。原意是相近事物的结合,后引申表示氏族、家族、部落集团。通常指游牧于同一地区的※阿寅勒集团,俗称为“部”。蒙元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