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谷魂
旧时水族农业祭祀风俗。流行于贵州三都一带。相传水族先民有兄弟3人,跨溪流越高山,自广东、广西一带,溯江河而上,迁入贵州三都一带。祖公迁移时,从海边带来谷种,因此才有稻谷种植。后人为纪念此事,在祭祀时巫辞中叙述该传说,俗称“祭谷魂”。布朗族亦有是俗,每年分别于谷长至5寸高时、收割时、打谷时行祭3次,祈求谷魂保佑秧苗茁壮成长,谷物丰收,收割时多打粮。届时由“召曼”(头人)率领,请佛爷到地里念经,给秧“滴水”等。
旧时水族农业祭祀风俗。流行于贵州三都一带。相传水族先民有兄弟3人,跨溪流越高山,自广东、广西一带,溯江河而上,迁入贵州三都一带。祖公迁移时,从海边带来谷种,因此才有稻谷种植。后人为纪念此事,在祭祀时巫辞中叙述该传说,俗称“祭谷魂”。布朗族亦有是俗,每年分别于谷长至5寸高时、收割时、打谷时行祭3次,祈求谷魂保佑秧苗茁壮成长,谷物丰收,收割时多打粮。届时由“召曼”(头人)率领,请佛爷到地里念经,给秧“滴水”等。
1634—1718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兆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翻译举人,授工部七品笔帖式,累迁内阁侍读、刑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署骁骑参领,随扬威将军阿密达讨王辅臣。十五年,随征
古族名。西周时居今甘肃天水。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邽、冀戎,初设县。后徙其一部于陕西关中渭南,以其原居地设上邽县(治今甘肃天水),于迁居地置下邽县(治今陕西渭南县北下邽镇东南)。族亡。
见“僧格”(2454页)。
? —1683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章佳氏。顺治元年(1644),任礼部笔帖式,擢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康熙十一年(1672),授山西布政使。次年,擢陕西巡抚。十二年,吴三桂叛。受命随军征讨,督粮饷。
见“阿史那忠”(1220页)。
即“哈剌嗔”(1635页)。
?—940五代后晋宗室、将领。亦作石晖,字德昭。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归唐,也称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石翌孙,后晋高祖※石敬瑭堂兄(一说堂弟),石万友子。勇而多智,深受敬瑭
即“回人佐领”(782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千户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五音所,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南有五因河,又有五因屯,故名。
书名。清富俊著。嘉庆四年(1799)成书。不分卷,列城池、官职、外藩、事宜、仓库、军台、卡伦、屯田、游牧、牧厂诸门。史料多取之档册,体例仿《新疆事宜》。是研究科布多地区部落、旗佐、驻防、屯牧配置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