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百越

百越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有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即环居于今从苏南、皖南循东南沿海至两广和越南北部,在湖南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也有越人居住。在新石器时期便形成以几何印纹陶和有段石锛、有肩石斧的共同文化特征。很早便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畜,普遍擅长冶铸、造船和纺织,居住干栏式房屋,有文身、凿齿、鸡卜、信巫和悬棺葬等习俗。早在商周时期就和中原地区有密切关系,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秦汉以后,一部分逐渐与汉族融合,一部分经过长期分化、聚合和演变,与今日壮侗语族的壮、傣、布依、侗、水、毛难、黎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棍楚克苏隆

    1887—1915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敏鲁普札布子。性爽直勇敢,不畏权势,好读《孟子》,通晓蒙、汉、满3种语文。光绪三十年(1904),袭札萨克宾图郡王爵。

  • 温宿城

    古城名。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北。道光十九年(1839)建,城周140丈。咸丰十年(1860)重修,有4门:曰耀武、迎恩、镇西、平西。后因战乱城毁。光绪十年(1884),以新疆置省,遂于旧城东南30里择地另

  • 斡勒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

  • 汪罔氏

    即“汪芒氏”(1121页)。

  • 高明清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第四子。受封为定远将军。初被父派往统矢府(今姚安)镇守。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滇东三37部不断起兵反抗高氏和段氏统治,父率兵讨平之,遂被派

  • 悉南纰波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在长庆《唐蕃会盟碑》中有载,为赞普之“侍从官”或“近侍官”。此职在吐蕃囊日松赞时已有,在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兴佛诏书中亦列有此官职名称。

  • 尼隆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 恰域拉主万户

    详见“恰域万户”(1725页)。

  • 北魏律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制定的法令。亦称“后魏律”。正始元年(504),宣武帝元恪诏群臣议定律令,由修律博士常景与律学博士侯坚固等撰成《北魏律》20篇,永成通制。《隋书·经籍志》记有《后魏律》20卷。至唐代已

  • 乌鲁骨

    见“乌鲁古”(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