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虎祭

白虎祭

旧时青海、甘肃等地土族萨满教防雹法事。不定期,一般于夏历五月雹灾之前择日于山丘西北角举行。若当年庄稼遭雹灾,翌年必定举行。祭前由男青年窃取他村萨满所陈列祭祀用品,认为这样才具有法力,并在上面涂上白狗、猫及公鸡的血。祭日当晚由萨满将祭品填入坑中,人们狂叫、蹦跳,萨满边舞边击鼓和铙钹。被削成桩子的车轴上书有“白虎座”三字,插于坑内。祭祀结束,人们向西北易产生雹灾的方向扔石头,狂吼;萨满甩响鞭,跳威吓性舞蹈,然后用柏树枝燃火,所有人须从其上跳过,以使恶魂不再附体。最后人们打逗、饮宴,仪式结束。此后一个月内,由4个青年人看守,禁止任何人靠近。

猜你喜欢

  • 咽面

    古族名。一作样磨,又译牙格马。唐代游牧部落九姓铁勒之一支。语言属突厥语族。初分布于热海(今伊塞克湖)与喀什噶尔(今喀什)一带,北与葛逻禄为邻,以那林为界。经济以游牧为主,兼营耕作。唐初于其地置咽面州,

  • 徒何州

    见“徒河州”(1892页)。

  • 格纳坦

    托忒语,“临时”之意。准噶尔统治天山南路时在南疆各城征收的一种赋税。无一定数额。每城或4千、5千腾格(白银1两)不等。据说此税是供准噶尔官员充当差使时的经费。

  • 吉滩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吉滩河卫。永乐十四年(1416)八月,因弗提卫奏举,以永乐六年(1408)所设希滩河卫改置,以牙速为指挥同知、里当哈等为千百户,赐诰印、冠带等物。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东

  • 完颜承裕

    ?—1213金大臣。本名胡沙,又作忽沙。女真族。完颜氏。颇知孙、吴兵书。初以宗室充符宝祗候,历任中都左警巡副使、殿中侍御史、右警巡使、彰德军节度副使、刑部员外郎、郎中。迁会州、惠州刺史、同知临潢府事、

  • 迪里古

    见“萧敌鲁”(1998页)。

  • 沙玛尔却扎巴

    1453—1542明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四世活佛。又名却扎耶西。藏族。生于金沙江下游哲雪迪。幼年从法王嗄玛巴等噶玛派大德学习佛典。后赴工布拜师求法。继赴多康、西宁、蒙古等地布教,化导霍尔隆巴等人

  • 首思

    蒙古语,汉译“祗应”。指元驿站对乘驿之官员、使臣供应之饮食分例。首思或由官府拨给驿站,或由站户协力负担,免站户、一切杂泛差役,每户免四顷税赋。太宗元年(1229),定使臣每日支肉1斤、面1斤、米1升、

  • 花煎游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三月条载:“采杜鹃花,拌糯米粉作团糕,以香油煮之,名曰花煎”。所谓“花煎游”,是指妇女们于夏历三月三日做“花煎

  • 瑶里孛迭

    ?—1206金将领。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窟自猛安陀罗山谋克人。女真族。瑶里氏。以军功历海滨令,迁徐王府掾,再任御史台。升同知震武军节度使事。明昌(1190—1196)初,为唐州刺史,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