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居易

白居易

772——846

唐朝诗人。字乐天。一说其先世为西域龟兹胡人。北齐五兵尚书白建后裔。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曾祖白温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北)。襄州别驾白季庚子,生于河南新郧。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二年,入为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五年,为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814),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吴元衡被刺,其力主缉捕凶手,得罪权贵,以越职言事罪,贬为江州司马。后迁忠州刺史。十四年(819)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次年,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长庆元年(821),转中书舍人。目击宦官擅政,朋党倾轧,政治昏暗,自请外出,历任杭州、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大和二年(828),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三年,称病东归,为太子宾客。五年(831),授河南尹。七年,复授太子宾客分司。开成元年(836),授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会昌(841—846)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退居洛阳香山,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以诗酒咏佛为事。卒,赠尚书右仆射。其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先与拓跋鲜卑后裔元稹齐名,号称“元白”;后与匈奴独孤氏后裔刘禹锡齐名,号称“刘白”。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75卷,经史事类30卷。在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提倡用诗歌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其“讽喻诗”多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的腐朽与残暴,如《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红线毯》、《歌舞》、《伤宅》等,即是这类代表作。而《长恨歌》、《琵琶行》,长期以来为传诵人口之名篇。有※《白氏长庆集》(页)。

猜你喜欢

  • 火者

    见“忽察”(1486页)。

  • 独孤信

    503—557北魏、西魏、北周大臣。本名如愿。先世为匈奴部落大人,后从云中定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领民酋长库者子。善骑射,有谋略,军中称其为独孤郎。北魏正光(520—525)末,以与贺拔度等同斩

  • 刀谈

    明代云南者乐甸傣族首领。者乐甸本马龙他郎甸勐摩地,名者岛,洪武(1368—1398)末归明,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1403),设者乐甸长官司(治今云南镇沅县东北恩乐),改隶云南都司,任长官。十八年(

  • 多居嘉措

    1621—1683清初青海东科尔寺高僧。藏族。顺治三年(1646)赴西藏,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在哲蚌寺朝拜五世达赖,蒙赐文书于青海多卡尔(亦译丹噶尔)地方修建噶丹曲科林寺。九年(1652)

  • 宁肃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成吉思汗孙拔都后裔钦察汗脱脱始受封,次年赐印。

  • 恪尊

    即“可敦”(491页)。

  •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尔塔。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蒙古回回等。因居河州(今临夏)东乡故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及广河、和政、临夏、积石山、康乐等县,其余散居在兰州、

  • 云南哈尼族土司区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各土司区里的数目视辖区大小而定。各里设里长1人,管理数十村寨;里长之下设“招坝”或“里老”,辖一至数寨;“招坝”之下设“三伙头”,负责传锣送信,催捐派款。里长不世袭

  • 苴咩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又名“阳睑”。治所在“阳苴咩城”,又名“紫城”,系南诏神武王阁罗凤于赞普钟十三年(唐广德二年,764)所筑,即今大理县旧城。王都所在,直接委官治理。参见“十睑”

  • 吐鹘

    金代女真人常服中的束带。参见“金人常服”(1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