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青宁地区第二次羌民大起义

甘青宁地区第二次羌民大起义

东汉顺帝永和四年(139),汉并州刺史来机、凉州刺史刘秉,既不依羌俗,安羌胡,反屡刻虐、扰发羌民。五年,且冻、傅难种羌起兵,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联合湟中羌胡东下,进攻三辅,杀长吏;分兵攻武都,烧陇关(陕西陇县西)。汉派征西将军马贤、骑都尉耿叔将十万人屯汉阳,与羌军战,贤二子战殁。东羌、西羌联合,势力大振。汉又以武威太守赵冲督河西四郡兵从西面进攻羌人,不利。羌兵八九千人入武威,抄其后路。汉安元年(142),以赵冲为护羌校尉,进行招抚,罕种羌5千余户降。建康元年(144),护羌从事马玄为羌掳出塞。汉遣领护羌校尉卫瑶追斩玄。赵充复追羌人于建(武)威鹯阴河,中羌伏兵截击,被杀。次年,汉派梁并招降,羌军因损失惨重,离浦、狐奴等率5万余户降,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女真进士题名碑

    碑名。又称“宴台碑”、“宴台女真国书碑”等。以女真文字题刻,记录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及第进士的情况,包括试题、考中者姓名及其里贯等内容。共有女真文字23行,据道光年间拓本,额题12字,正文尚存1

  • 伊什丹巴尼玛

    见“第三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860页)。

  • 沁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河南沁阳县城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盖顶。拱端透雕龙头、庭院四隅有4座讲堂,最后为大礼拜殿,成长方形,与客庭均为绿琉璃

  • 宕昌羌

    ※西羌的一支。或说为东汉时※钟羌的分支部落且(旦)昌所领部落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分布于今甘肃南部白龙江中上游一带。《北史·宕昌传》载:其族皆以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属。其民以畜牧为业,

  • 宁猛力

    ?—600南朝至隋时钦州少数民族首领。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宁氏家族世为钦州地区豪门大酋,《新唐书·南蛮传》云:“有宁氏者,相承为豪”。陈朝时被封安州(隋时改钦州)刺史,自恃兵威,雄据一方。

  • 阿鲁河卫

    见“阿里河卫”(1223页)。

  • 石藏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同德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支持下,由一世藏班智达及其弟朵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设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四十四年(1779),

  • 杨效诚

    见“保住”(1681页)。

  • 留保

    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完颜氏。阿什坦孙。康熙二十年(1681)进士。雍正六年(1728),任通政使,兼詹事府詹事,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十一年(1733),迁礼部右侍郎,再迁左侍郎,仍兼掌院学士。乾隆

  • 显禄王

    晋代匈奴官号。为16王之一。分左右。位在左右独鹿王之下,左右安乐王之上。为单于辅臣。皆由单于子弟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