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理塘

理塘

地名,位于打箭炉西。其地四面高山重叠,东界雅龙江,北界瞻对,南界云南中甸,西界巴安。古属南诏,元隶奔不儿亦思刚,明为朵甘都司,属长河西、鱼通、宁远辖地。明洪武六年(1373),授理塘土司为宣抚司,辖瓦述崇喜、瓦述毛丫、瓦述曲登等土司地。清时属理塘司,隶青海。有喇嘛寺,由堪布掌管黄教,置僧俗营官各1名掌管民事。七世达赖喇嘛降生于此。后因青海蒙藏僧俗首领与拉藏汗互争呼毕尔罕,七世达赖喇嘛灵童被移居西宁塔尔寺。康熙五十八年(1719),护军统领温普率兵至此,僧俗归顺,并在当地预贮钱粮,以备清兵进藏。后前锋都统法喇等途经此地,青海差达瓦兰占巴及理塘营官阴谋阻截,被擒杀,居民遂输纳贡赋,承应差使,附近瓦述崇喜、毛丫等土司亦呈户口归顺。五十九年(1720),归云南丽江土知府管辖。后因四川用兵,暂改归四川管理。雍正七年设宣慰、宣抚两土司分领其地。乾隆五十四年(1789),理塘迤东土司地,归川省将军、督、提衙门管理,设塘汛官兵,归阜和协副将兼管。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举办垦政被杀,川军征剿经其地,该地土司抗不支差,被赵尔丰镇压,事平,改流设治,1908设理化县同知。民国元年(1912),改理化府。二年,改理化县。历为商业市场,输入茶叶,输出药材等货。凡康定巨商,均于此设分号。1951年改此名。

猜你喜欢

  • 伊克昭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鄂尔多斯部7旗在伊克昭(“大庙”)会盟,故名。现移伊金霍洛旗之成吉思汗陵寝,原在此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以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负阴山,多草原,当河套膏腴之地,可耕可牧。

  • 后召庙石窟

    见“真寂寺”(1819页)。

  • 刀竿节

    云南怒江等地傈僳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夏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一天。届时在广场上竖起两根20-30尺高的树干,两树干间用36把锋利的长刀扎成刀梯,刀刃向上,谓之“刀竿”。上刀竿前一天晚上,广场中央燃起四堆

  • 匈奴河

    汉代匈奴地区河名。又作匈河。今地不详,一说北去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北)千里。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将赵破奴出令居击匈奴至此。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骑都尉来苗等追北匈奴亦至河。和

  • 天山

    西域古山名。见《汉书·武帝纪》。《汉书·西域传》称北山,为东起车师前王廷(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西至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之山,即今天山山脉。《后汉书·明帝纪》、晋《西河旧事》、《魏书·西域传》等均称

  • 李士彬

    宋朝边将。党项羌族。延州金明(今陕西安塞县)人。※李继周子。仕宋,官殿直,诏管勾部族事。宋天禧四年(1020),任金明县都监,会党项李德明属部宥州羌腊儿劫掠延州熟户门嵬族,率兵击之,斩腊儿,夺马300

  • 罗布札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一译罗卜札。※达瓦齐长子。乾隆二十年(1755)受清军追击,随父自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逃奔乌什,被乌什伯克霍集斯擒执,献于清,遂落籍北京。授公品级,赐乾清门行走。二十四年(

  • 轮流候差

    旧时西藏地方封建政权为保证各驿站所需人畜差役随派随到而规定的一项制度。由负担※宗解和※萨璀差的※差巴按其负担的耕地※岗墩数,事先派出乘畜、驮畜和人夫轮流到交通要道各驿站等候,以便供持※乌拉牌票的过往官

  • 东岱

    藏语音译。唐吐蕃军政建置,意为“千户”,隶属“五如”或“四如”之下,设东本一千户长管理。详见“部落使”(1906页)。

  • 鄂实

    ?—1758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大学士鄂尔泰次子。乾隆元年(1736),由荫生授三等侍卫。十三年(1748),赴金川军营,历授二等侍卫、头等侍卫。十八年(1753),擢蒙古正红旗副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