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唐代云南碑刻。在今安宁县大石庄葱蒙卧山上。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立。时武后易国号为周,故碑额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成都人间丘钧撰文,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写。碑高281厘米,宽150厘米,凡34行,行53字,总1600余字,均正书。碑文记述唐臣河东州(一说为今大理市凤仪)刺史王仁求(一说为安宁白蛮首领,投唐后授刺史职)的家世和一生事迹,“有运理郡物之才,怀嘉保边裔之略”,河东在其治理下,“庶心咸服,异俗争归”,一时称为“贤吏”。关心唐王朝疆土的开拓,建议云南“宜郡县”,在姚州(今姚安)以西设20余州。唐咸亨(670—673)间,参与平定阳瓜州(在今巍山县北)刺史蒙俭(蒙嶲诏主)对姚州的进攻。病故后,由其子袭职等事。碑文涉及云南东西两爨没落后,南诏兴起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许多宝贵史料,可与《旧唐书·张柬之传》及《骆宾王露布》等相印证。碑文字体遒劲,文中还采用了武则天时改造的新字,可供研究。此碑清以前未见著录,乾隆间(1736—1795),金石学家王昶至云南王仁求墓,得此碑拓片,碑文尚完好,载之于《金石萃编》卷62,遂广为人知。后经历代不断拓摹,碑文已剥蚀不清。今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龟兹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丘兹、屈支、屈茨、鸠兹等。王治延城(今新疆库车县境)。其王白姓。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6900余,口80000余,兵2100余。国王之下设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

  • 生计地

    清政府划给蒙古族维持生活的土地。清朝政府虽极力限制汉民入蒙地开垦耕种,但汉族农民进入蒙古地区日益增多,耕地范围日益扩大,牧地相对减少,后又由官方实行大规模招垦,牧地锐减,影响牧民收入。为顾全蒙古族的生

  • 府兵制

    西魏大统年间(535—551) 鲜卑宇文泰所建兵制。由兵牧合一的部落兵制发展而来。初置12军,以诸将分别统率。其成员多为鲜卑人,基本上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属下的李弼军团以及“六坊之众”随孝武帝

  • 伦布

    藏语音译,意为“官长”。唐吐蕃时已有此称。四川藏区又以此称小头人。旧时四川甘孜藏族牧区地方基层组织中的小头人。一般每个部落设若干人,秉承大头人旨意,分别管理各自然村牧民。能参加部落各级头人会议。多为世

  • 兀者

    ①元代女真的一支。一作斡者、吾者、斡拙,又称吾者野人。女真语,意为“野”;一说是满语“窝集”的同音异译,意为“大森林”或“深山老林”。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两岸深山密林里(一说还包括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山林地

  • 札凌山卫

    见“者林山卫”(1349页)。

  • 僚佐

    见“参佐”(1551页)。

  • 福庆

    ?—181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钮祜禄氏。字兰泉、仲余。初任部曹。嘉庆元年(1802),累官贵州巡抚,逾6年,因事降3级调用。十五年(1810),任礼部尚书。十七年,调兵部,次年革。著有《异域竹

  • 扎什造币厂

    西藏地方政府设在拉萨北扎什地方的造币厂。宣统元年(1909),设置。铸有称“桑冈郭田”、“雪阿”、“格桑章噶”的银币和称作“噶启介”、“噶阿”“噶启松”的铜币。次年被驻藏大臣查封。同时另铸造称为“宣统

  • 马注

    1640—1711清初伊斯兰教学者。字文炳,号仲修。云南永昌(今保山)人。回族。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十五世孙。幼家贫,年15始业文章。南明永历十一年(1657),永历帝在云南建国,以经济之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