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独乐寺

独乐寺

俗称大佛寺。契丹时期重建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天津蓟县城西西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时期无考,建筑学专家梁思成以为“至迟亦在唐初。”(《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现存主要建筑山门与观音阁为辽圣宗统和二年(984)所建。山门高10米,面阔16.63米,为单檐庑殿式。因台基低,斗拱大,出檐深远,脊端鸱尾形制遒劲,给人以庄严稳固之感。两侧为高4.5米的护承力士塑像。过山门则是主体建筑观音阁,高22.5米,面阔20.23米。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座;实为三层,中间有一结构暗层。斗拱复杂,有24种式样。外檐柱头出四跳,显示出建筑物的挺拨高昂;内伸至三架梁下,用杠杆原理减轻檐头承重,反映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梁氏称:“实为研究我国建筑演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建阁以来,历经20余次地震,《宋史·五行志》:“嘉祐二年(1057),雄州北界幽州大地震,大坏城廓。”《元史·五行志》:“至正十六年(1356)春,蓟州地震,凡十日,领四县亦如之。”《蓟州志》:康熙十八年(1886),平谷、三河一带发生八级地震,县城内“官廨民舍无一存,阁独不圯。”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蓟县,城内白塔震裂,水塔倾倒,此阁安然无恙。足见其结构稳定与牢固。阁内立有一高16米的观音菩萨塑像,直通三层,为我国现存最大古泥塑之一。因其头上尚有10个小头像,故称十一面观音。两侧胁侍菩萨等姿态优美,亲切感人,为典型契丹时代塑像。

猜你喜欢

  • 马启西

    1857—1914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

  • 岳希蓬萝卜村等处二十二族军民千户所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 砍牛尾巴

    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把木鼓房供过的旧人头骨送至鬼林安放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当地较大的宗教活动之一,各个村寨每年举行,次数不等,一般是在阳历十月至来年四五月间进行,通常在献牛户房前举祭。开祭时,由巫师牵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喀喇诺尔接本部右翼前旗界,西至察罕特莫滚山梁接本部右翼中前旗界,南至布隆和特接本部右翼中前旗界,北至库登图山接车臣汗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五十二年(17

  • 卫苏多仁巴勒谢嘉措

    1807—?清代拉卜楞寺高僧。出生于苏呼·苏如沁地方的康木族。藏族。16岁,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五部大论。道光十年(1830),在祈愿法令上获得降然巴名号。咸丰二年(1852),进行多仁巴学巴的立宗。后

  • 来保

    1681—1764清朝大臣。字学圃。满洲正白旗人喜嘉塔腊氏。康熙三十八年(1699),由库使在批本处行走。四十年,授蓝翎侍卫。寻因失仪革职。五十七年(1718),授三等侍卫,擢一等。雍正元年(1723

  • 博如坎

    旧时鄂伦春人对各种神灵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神”之意。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过去信仰的神很多,神偶有木制、画在布或纸上、绣在布或狍皮上三类,又有供在室内、室外之分。木刻神为“

  • 爱隆阿

    ?—1766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觉尔察氏。初由前锋历迁侍卫。乾隆十七年(1752),授正黄旗护军参领。二十年(1755),擢黑龙江左翼齐齐哈尔副都统,寻调伯都讷副都统。二十一年,授领队大臣,赴巴里

  • 中山王

    前344—前308战国时中山国国王。白狄鲜虞人,姬姓。※中山成公之子。成公引槐水围赵鄗邑,败赵国,使中山国跻身于强国之列。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成公卒,年17岁即君位。四十六年(前323),以其

  • 物林达

    亦作乌林达。满语音译,“物林”意为“财物”,“达”为“首领”。清代内务府所属的司库。不分正从皆文职六品。职务与库主事(正六品)无别,以管理、出纳库房金银、器皿及其它财物。参见“物林”(14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