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主

火主

萨满教神灵之一。亦称火神。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地区。鄂温克人尤崇敬火,认为主宰火的是神,它是一位蓬发老太太。每户的火主即他们的祖先,火主死掉这户就要绝根,故生火后不能让其熄灭,而有保存火种的习俗。平时吃饭、喝酒,皆先往火上洒一点饭和酒肉,说些祝福话,以取得神的“欢心”;新婚夫妇进入新居,先拜祖神,次拜火神,然后才拜父母;祭主管牲畜神“吉牙西”时,也需祭火神。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区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间专举行祭火仪式。还有触犯它遭到报应的传说,习惯上有种种禁忌:上山打猎对火不许乱动,连危害极大的山火也不去捕灭,认为这种火是它专门为烧魔鬼放的,若去捕灭,等于保护了魔鬼;无论男女老幼不能跨越火堆,对妇女要求尤严;不许往火上泼水使其熄灭,此习有的地区至20世纪60年代还存在。鄂伦春人的禁忌也很多:烤肉和煮肉不能用刀子捅火,不能往火上吐口水和倒赃水,外出狩猎做饭不烧蹦火星的木柴等,认为违犯了这些会触怒火神,就会打不到野兽。吃饭饮酒时也先让火神享用,吃前先举杯或碗向空中绕两圈,然后向火堆里扔点酒和饭菜。

猜你喜欢

  • 和舜

    即“和硕”(1444页)。

  • 邺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漳河临城横卧,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至北周大象二年(580)被毁。邺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200多年,曾多次营建和

  • 站田

    亦称“栈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亭目授与住在交通线上的农民耕种,收获归耕者所有,不用缴纳粮赋,也不用服劳役,只需接待过往的亭目

  • 贞观

    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101—1113年,凡13年。

  • 新疆

    地名。清代以其名名地者有四:一指贵州古州、丹江、安顺、镇宁等地;一指四川大、小金川一带;一指云南昭通、永善地方;一指天山南北地区。系雍正、乾隆年间为区分新、旧辖区而采用的名称,寓“新辟疆土”之意,而非

  • 高泰祥

    ?—1253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亦作高太祥或高祥。白族。大理人。高升泰远孙(一说为九世孙)。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一说为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被第二十世国王段智祥授任为相国,主政事

  • 赉哈木图拉

    见“赖和木图拉”(2314页)。

  • 尼古奔

    见“费雅喀”(1771页)。

  • 徙多河

    西域古河名。见《大唐西域记》、《新唐书·西域传》。佛经中有私陀、私多、私他、斯陀、死多等梵文译名。清《西域图志》作叶尔羌谔斯腾。《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叶尔羌河。源出葱岭(帕米尔高原)。即今叶尔羌河及

  • 尼满卫

    见“亦蛮卫”(8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