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波提亚

波提亚

清末西双版纳傣族农民反土司斗争的领袖。勐海(今云南勐海)曼兴寨人。傣族。宣统元年(1909)四月,傣族人民欢庆傣历新年,勐海曼两、曼兴两寨因互换耕牛宰杀中发生争议,西双版纳土司刀柱国趁机敲诈双方白银各32两。不服,几经申诉,无效,被迫举义,攻入勐海城。刀柱国被迫向西双版纳宣慰使求救。时值勐遮土司刀正经与勐海土司、西双版纳宣慰使不和,遂出兵支持义军,大败勐海土司兵,刀柱国逃遁。义军坚持斗争1年多,终因众寡悬殊,被镇压。而土司之间矛盾益激化,勐遮与勐海土司、西双版纳宣慰使之间的斗争延续3年之久,始被清军平息。

猜你喜欢

  • 后唐昭文睿武光孝皇帝

    见“李存勖”(1030页)。

  • 叫鹿围

    见“秋围”(1673页)。

  • 见“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1393页)。

  • 那摩

    元初迦叶弥儿高僧。一作兰麻。西域筑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人。姓伽乃氏。早年学佛有成,随兄斡脱赤往蒙古,受元太宗窝阔台礼遇。元定宗贵由师事之,时称罽宾(即克什米尔古称)大师。宪宗八年(1258),奏举道

  • 梁平老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氐人。史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苻生(355—357年在位)时任特进、领御史中丞。寿光三年(357)六月,参与※“云龙门之变”,与苻法等率数百壮士潜入京师

  • 寨公田

    傣语称“纳曼”。农民称之为“纳曼当来”,意即“寨内大家的田”。指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下为村社集体占有的土地。时村社之间有严格的地界;与村社成员一起生活而不脱离村社的人,均可平均分得一份土地使用

  • 派巴颜

    参见“巴颜”(407页)。

  • 逻娑川

    唐吐蕃古地名。即今西藏拉萨。“逻娑川”即指今拉萨平原。《唐书·吐蕃传》言所部居逻娑川即此,为吐蕃赞普北迁逻娑(拉萨)后主要活动地区,属四如建制中之伍如辖内,基本系今拉萨河(吉曲河)流域。唐长庆二年(8

  • 回缅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乾隆以后为在内府三旗内培训回、缅语文专业人才而特设的学堂。回文官学,原创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属内务府,以司官2人管理学务。初选三旗幼童就读,学伊斯兰语文。于居京的新疆维吾尔族

  • 掇族

    藏族古部族名。原属吐蕃乌思藏,宋时始附宋,赐姓赵,世居临洮(今甘肃临洮)。元代,该族赵阿哥潘时为名门,即出自“掇族氏”。祖父巴命,富甲诸羌,父于元代官至叠州安抚使,本人亦因屡从军攻南宋有功,历同知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