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江格尔

江格尔

书名。卫拉特蒙古民间长篇英雄史诗。亦作《江嘎尔传》。与《格斯尔》、《玛纳斯》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一般认为其某些篇章产生于原始公社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最初在“林木中百姓”间流传。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不断地发展、充实和提高,至15世纪进一步完善定型,在卫拉特地区开花结果,并通过民间艺人一江格尔齐们的演唱,流传到蒙古族各居住地区。其成功地塑造了部落盟主江格尔、红色雄狮洪古尔、智多星阿拉谭策古、铁臂力士萨布尔、神箭手哈布图、雄辩家明彦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并赞美英雄们的坐骑,具有浓郁游牧生活气息。反映蒙古民族尚武爱马性格。通过描述江格尔及其12名“雄狮”英雄、35个虎将、8000名勇士率领广大群众,与严酷的大自然和侵犯掠夺者代表一恶魔蟒古斯的斗争,反映卫拉特人民崇拜英豪、仇视邪恶、反对侵犯、追求幸福、共同保卫理想乐园“宝木巴”的民族精神和美好愿望。篇章结构、故事情节具有游牧民族说唱艺术特点,每篇叙述一个完整故事,可单独成篇,便于在游牧地区演唱。全诗又以江格尔为核心联成一个整体,保持情节连续性。通篇贯穿着勇士们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斗争意志。其浓厚抒情色彩、鲜明民族风格、精巧构思和丰富多彩语言,把蒙古族英雄史诗推向一个成熟阶段。内容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研究蒙古族尤其卫拉特民族文学、历史、艺术、民俗、语言、建筑、武器等的珍贵资料。现有德、日、俄、托忒、乌克兰、格鲁吉亚、鞑靼、藏等各种文本行世。回鹘体蒙文方面,1910年出版10章本,1958年出版13章本,1983年出版15章本。1980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托忒文出版15章本,1985年和1988年又出版8万诗行60章文学版本第一、二卷。汉文方面,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边垣编译本《洪古尔》,后又有色道尔基翻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3章本,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霍尔查翻译的15章本。现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正在新疆进一步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果。

猜你喜欢

  • 哈斯罕

    见“曷苏馆”(1652页)。

  • 提伦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提伦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裕苟、密贵2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遭西秦苑川乞伏国仁袭击。寻高平鲜卑没奕于、东

  • 罗桑年扎

    ?—1824清代西藏贵族。全称罗桑年扎纳木结。藏族。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之父。西康理塘内都那布村人。其子被确认为达赖喇嘛呼毕勒罕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噶厦政府照例赐庄园、百姓,成为西藏大贵族之一,

  • 黑水部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因居黑水(今黑龙江)近旁得名。《隋书》等称其“在安车骨西北”,当在安车骨部东北,约分布在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后至奇集湖附近的黑龙江南北两岸(一说在黑龙江下游),为7部中处最北者。

  • 沙州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沙州(今甘肃敦煌)地区的一部。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 达本

    清代云南班洪部落联盟首领。汉称班洪王。道光、咸丰年间人。佤族。初通过战争征服班洪地区的其他村寨、部落,逐步统一班洪地区,使之从原始部落状态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态。其为该地区第一代班洪王。

  • 青海十八部

    又作“宗喀十八区”,指今青海宗喀地区之湟水流域。此称始见于唐末。时吐蕃政权崩溃,王族四散,末代赞普达磨之重孙辈赤德逃至多康,遂将“宗喀十八区”等多麦地方亦纳入其统治区域,故此系又称“多麦王系”。其子坚

  • 孝文皇太弟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降白四朗

    清代前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四年(1888),充当东科尔。十六年(1890)补放七品管糌粑第巴。二十年(1894),升补六品噶厦卓尼尔。二十四年(1898),升五品协尔帮。二十八年(1902),晋升

  • 奶粥

    加牛奶熬成的米粥。主要流行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达斡尔族地区。鄂温克人食用奶粥,是在中东铁路修成后,因当时大米输入量少,不将大米制作干饭,而放牛奶熬成粥吃。达斡尔族的奶粥,以稷子米、荞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