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谢布万户

永谢布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译永邵卜、应绍不、雍谢布等。属※右翼三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元代的云需府。据《皇明北虏考》等汉籍载,该万户由十营组成,称阿速(阿苏特)、哈剌嗔(喀喇沁)、舍奴郎、孛来(布里雅特?)、当剌儿罕(唐拉噶尔?)、失保嗔(锡包沁,元代作昔宝赤)、叭儿廒(巴儿忽)、荒花旦(晃豁坛)、奴母嗔、塔不乃麻。这些部落多数在蒙元时期就存在,大约在明中期形成右翼的一个部落集团,活动于宣府、张家口和独石口塞北,也进入过河套地区。《蒙古源流》等蒙文史籍在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时首次提到永谢布,当时服属也先,其首领布库索尔逊(?—1449)因泄漏俘获明英宗一事被也先杀死。景泰五年(1454),其子巴郭杀死逃亡的也先,替父报仇。成化(1465—1487)初年,西蒙古乜克力部的癿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东迁河套地区后,成为该万户的领主,先后担任东蒙古的太师,成为左右大汗的权臣。达延汗主政后,清除右翼的异宗领主,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亲王),结果被亦不剌等杀害。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右翼三万户,大部归降达延汗,部分随亦不剌等逃入青海(后被吉囊、俺答击灭)。达延汗复命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令十子乌巴繖察青台吉(五八山只台吉)领该万户。巴尔斯博罗特四子巴雅斯哈勒昆都力哈(老把都)利用其父优势,占据哈剌嗔(喀喇沁)。乌巴繖察二子阿济、实喇内讧,实喇死,阿济被废,该万户遂被巴尔斯博罗特第六子博迪达喇占据。明末,分为两部,一部曾与林丹汗对抗,一部迁至青海。林丹汗西征,本部被残,青海一部也为额鲁特击灭。博迪达喇世系如下:

猜你喜欢

  • 遏罗支

    参见“駮马”(1782页)。

  • 嘲瑰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圣宗※兴圣宫。是词尚作名号,《辽史·萧海瓈传》:“海瓈……继娶嘲瑰翁主。”

  • 西藏白话报馆

    清代西藏地方之报馆。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驻藏大臣联奏秦准设立,获商上噶勒丹池巴等人赞成。其宗旨以开通风气、增长民智、尚武功、重实业为主。用藏文出版,刊登上谕、奏议及四川、西藏公牍、西藏近

  • 绥蒙抗战报

    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和大青山骑兵支队创办的报纸。1940年创刊,八开,油印,不定期。周沛然、李克全、张海等负责编辑、刻板印刷和发行。内容主要为向绥远敌占区的人民群众和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日宣传。对宣传中

  • 察八儿

    窝阔台汗国汗。又译察八而。蒙古孛儿只斤氏。※海都长子。大德五年(1301),父为元军所败,走死。在察合台汗笃哇支持下嗣汗位。因窝阔台后裔为争夺汗位分裂争战,汗国削弱。七年,与笃哇遣使入朝,请息兵议和。

  • 北汉孝和帝

    见“刘承钧”(864页)。

  • 奥里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一作奥理。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统和十二年(994),与※梅只部、※堕瑰部合并,名依旧。为圣宗时34部之一。

  • 伊噜格勒栋硕尔

    见“夜落隔通顺”(1497页)。

  • 熙河之役

    北宋与河湟吐蕃间的战争。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推行拓边政策,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决意先取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唃厮啰之孙)。熙宁五年(1072)七月,命秦州(今甘肃天水)

  • 爱隆阿

    ?—1766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觉尔察氏。初由前锋历迁侍卫。乾隆十七年(1752),授正黄旗护军参领。二十年(1755),擢黑龙江左翼齐齐哈尔副都统,寻调伯都讷副都统。二十一年,授领队大臣,赴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