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思胄

猜你喜欢

  • 郡主

    清代宗室亲王嫡女的封号。格格封号中第一等。和硕亲王女,不论嫡生庶出,咸系“和硕格格”美称。初制,均以封为郡主。康熙四十五年(1706),廷议以其侧福晋所生之女同与嫡出者一例授封,实为过优,题准改为“郡

  • 昭和署

    元代专门管领河西(原西夏)乐人的机构。属仪凤司掌管。至大四年(1311),改为天乐署。

  • 伊汤安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

  • 萧三娘

    太平天国女将领。广西武宣县东乡上武兰人。壮族。咸丰元年(1851),随兄萧朝贵参加金田起义。善骑射,能马上指挥,左右开弓,号称女元帅。三年(1853),随太平军进攻镇江,率女兵数百,一马当先,攻占城楼

  • 验方集

    书名。藏文名《公明满吉勒》,蒙古医药学著作。18世纪末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贝子庙二世活佛阿旺罗布增丹必扎拉用藏文写成。有木刻版本。内容主要为验方选载。

  • 昭伯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军队指挥官。《百夷传》:“昭伯领百人”,相当于百夫长,其上有※昭纲(千夫长),再上为※昭录(万夫长);其下则有※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长

  • 阿拉木苏

    兽皮套裤。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阿木苏”、“阿木西”。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族的传统下装。无裤裆,只有两条半截裤腿,不相连接。每条上下各缝有皮条,穿时,上端皮条系裤带上,下端皮

  • 踩秧堂

    苗族节日。盛行于贵州东南部。每年农历正月或二、三月择日举行。行期3—5日。日期由各寨自行决定。届时未婚或※不落夫家之男女青年及群众成群结队,身着盛装参加盛会,跳芦笙舞。已生育之少妇不能参加跳舞,只能在

  • 卒本川

    高句骊国始祖朱蒙初建国之地。一说其为地名,即《好大王碑》中的“沸流谷”,在今辽宁桓仁县东北富尔江注入浑江处附近(或说沸流谷为吉林省集安县通沟地面,即县治一带)。有说其为水名,即沸流江(水)的别称,并定

  • 火烧沙俄贸易圈

    新疆塔城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正义斗争。咸丰四年(1854),沙俄驻塔城首任领事塔塔林诺夫等,垂涎塔城西南雅尔噶图金矿,无理要求清廷撤出挖金矿工,并畜意寻衅。清朝政府屈服沙俄压力,借口金矿不旺,下令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