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板楯蛮

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重赏募杀虎者。巴郡阆中夷人,用白竹弩射杀白虎。昭王以其为夷人,不欲加封赏邑,乃刻石为盟,相约善待之: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筭,伤人者论,杀人者以※倓钱赎死。“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汉高祖(前206—前195年在位)时,发其民伐三秦。三秦定,徙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于巴中,不输租赋,余户岁入賨钱,故曰賨民。魏晋时,称※僚,唐宋时称※南平僚或七姓蛮,亦即谕州蛮。其人勇猛善战,曾屡助汉军击败羌人,从征武陵与益州诸族的反叛。至桓帝、灵帝之世,因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数叛,扰三蜀及汉中诸郡,汉不能制,乃招降之。中平五年(188),参与黄巾起义。西晋之康年间(291—299),秦雍賨民※李特兄弟率流民数万户逃荒入巴蜀。永安元年(304),※李雄建立※成汉国(即大成国)。板楯蛮善歌舞,有※巴渝舞相传。其民喜居江水左右。其后裔多融合于汉、土家、苗、彝、仡佬等民族中。

猜你喜欢

  • 窟哥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窟哥。出自大贺氏族。贞观十八年(644)七月,率兵助唐太宗攻讨高丽,师还,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受太宗封左武卫将军。二十二年(648)十一月,诸部咸请归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

  • 刑经圣制

    见“北周律令”(534页)。

  • 屈原

    前340—前278战国时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归州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楚国君同姓贵族。《史记·屈原传正义》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楚怀王时,因其

  • 差巴

    藏语音译。明时已有此称,意为“负担赋役的人”。藏族农奴制度下构成农牧奴阶级的一个主要等级。人身依附于农奴主,以被农奴主分予少量份地或准予使用草场放牧牲畜,而被束缚于各农奴主的领地上,不准迁徙、逃跑。要

  • 札纳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年(1484),其首领派族人赴京贡佛像、马、驼、盔甲等物,赐以彩缎、绢、钞等。弘治元年(1488)、六年(1493)、十三年(1500)、正德二年(

  • 青海马帮

    系指解放前每年由青海往西藏拉萨等地经商的20—30家行商,为驮运货物而结成的骡马商队,最多时有骡马3—4千匹。除驮运内地出产的绸缎、布匹、酒、醋、红枣、挂面等物品外,也有一部分骡马在西藏出售。

  • 奉国寺

    见“咸熙寺”(1616页)。

  • 掘埒

    见“屈列”(1545页)。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后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子巴尔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 满达尔汉

    ? —1645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世居哈达(今辽宁开原市东)。佐领雅虎之子。初袭父职。管佐领事。天聪五年(1631),奉命出使朝鲜还,授礼部参政。八年(1634),随太宗征明,攻大同,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