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颇文

景颇文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甸的景颇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创制于19世纪末。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组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合作,经过全面调查,决定以我国景颇语为基础方言,以恩昆土语为标准音,提出景颇文字改进方案,规定了书写规则和读音规则。这个方案共23个拉丁字母(无p、 v、 x),分别表示26个单辅音,8个腭化辅音,6个复辅音和5个单元音,4个复元音。这个方案多数音位用单字母,部分用双字母,少数用J字母表示。h表示送气,y表示腭化。元音松紧用不同的辅音字母表示,一般浊音字母表示松音,清音字母表示紧音。有3个声调,用不同字母表示。基本上反映了景颇语的特点,学习、掌握较容易。不足的是节尾辅音【】未用字母表示;鼻音、边音后面的松紧元音未加区别;音节过长等。这个文字方案自1957年试行以来,培训了师资,编译了大量课本,通俗读物和工具书,出版了报刊。扫除了一批文盲,在小学和成人教育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由于景颇文在社会上运用较广泛,不少人学会了景颇文,它在景颇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中共绥远省委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地区党的领导机关。为适应绥远敌占区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全面领导绥远工作,1938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中确定在大同至包头铁路沿线和大青山后直至后套一带建立绥远省

  • 萧迭里得

    ?—1063辽将领。字胡覩堇。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驸马萧双古子。史载其幼警敏不羁,好射猎。圣宗太平年间,以外戚补祗候郎君,历延昌宫使、殿前副点检。兴宗时,重熙十三年(1044),奉命攻西夏,率偏师

  • 没庐·赤洁莫赞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五王妃之一。又称洁莫准。喜好佛法,躬身修道。约在唐贞元八至十年(792—794)间,敦煌汉族高僧大乘禅师摩诃衍应赞普邀,赴吐蕃逻些(今拉萨)等地弘扬佛教禅宗顿门

  • 弘古

    见“耶律弘古”(1308页)。

  • 草木子

    书名。元末明初叶子奇撰。4卷。作者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曾官巴陵主簿。明洪武十一年(1378)以事下狱。出狱后,以在狱中所写笔记编成此书。自谓刑余之人,将与草木同腐,故以《草木子》名书。原稿分22篇

  • 王迢触

    东魏胡人起义首领。汾州(治今山西汾阳县)胡人。孝静帝天平三年(536)九月,与曹贰龙聚众起兵反魏,署立百官,改元平都。不久,为东魏丞相高欢所破,事败。

  • 海龄

    ?—1842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郭洛罗氏。嘉庆十八年(1813),任张家口守备。随直隶总督温承惠于河北镇压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道光十年(1830),由副将擢大名镇总兵,后调正定镇。十五年(18

  • 曲贝辛·洛桑嘉措

    ?—1923甘肃卓尼藏族高僧。出生于官员家庭,少年时起历在相拉巴尊前及拉卜楞寺学经,闻习显密经典,多有成就。曾赴蒙古朝拜帕莫神殿,三次朝拜塔尔寺,多次在拉卜楞寺讲经传法,声誉遍及卫、藏、康三区。曾应班

  • 布浑察儿

    即“食不兀勒札儿”(1706页)。

  • 洮州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洪武十二年(1379)置。初设司令、司丞各一员。十五年(1382),改称大使、副使。寻罢,以河州茶马司兼领。永乐九年(1411),以茶禁松弛,复置。为明政府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