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五代史记》,又称《五代新史》,后与《旧五代史》对称,改用今名。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修。官至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约景祐三年(1036)动笔,经近20年,至皇祐五年(1053)勒定。其学生徐无党为本书作注。记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07—960) 13帝54年历史。取材多本《旧五代史》,兼采《五代通鉴》、《五代会要》、《唐余录》、《九国志》及小说、笔记等,为研究五代十国主要资料。仿《史记》体例,用《春秋》笔法,以五代本纪、列传综合按时间先后编排,记载了以沙陀人李克用后裔为主所建后唐、刘知远创建后汉、西域胡人(或称沙陀人)石敬瑭等之后晋及汉人朱全忠创建后梁、郭威所建后周之兴衰。《世家》专记沙陀人刘崇创建北汉及汉人所建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等10国的起落,《十国世家年谱》,表列各国建立和传袭年代。并改《旧五代史》之《外国传》为《四夷附录》,叙述契丹、奚、吐谷浑、达靼、党项、突厥、吐蕃、回鹘、于阗、高丽、渤海、新罗、黑水靺鞨、南诏、牂牁蛮、昆明、占城等分布、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及与中原关系等等。其中契丹传据胡峤《陷虏记》材料,尤为详尽可贵。是研究五代十国民族史的重要典籍。书初刊于北宋神宗时,后有南宋庆元本、明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脱不花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脱不合。克烈部人。亦鲁忽蛮长子。初事克烈部长王罕,以王罕父子忌铁木真(成吉思汗)威望日盛,欲谋害之,遂率所属200户归铁木真,途中为汪古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羁留,遣子也速不花告铁木

  • 丹津班珠尔多仁

    地见“丹津班珠尔” (379页)。

  • 那彦保

    见“那彦宝”(930页)。

  • 多居嘉木措

    ?—1683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相传东科尔呼图克图三世哥鲁瓦嘉木措于崇德四年(1639)圆寂后,未转世,而以灵魂附于苏曲河畔一个刚死去的19岁汉族青年,当将尸体送往坟地时,青年忽然复苏,自称是东

  • 罕东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赤斤蒙古卫西南。汉为敦煌郡地。洪武三十年(1397)置,授其首领锁南吉剌思为指挥佥事。永乐元年(1403),偕兄答力袭进京朝觐,晋指挥使。自是,数遣使入贡。洪熙元年(1425)

  • 马蹄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普光寺”。在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东科尔寺属寺之一。为肃南著名的格鲁派寺院。相传此寺马蹄殿青石板上有马蹄印迹,故名。系藏族部落马蹄十四族所建,并由十四族供养。全寺包括金塔寺、千佛

  • 火把节

    彝、白、拉祜、纳西、傈僳等西南民族的共同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六月六日举行。来源和意义较普遍的传说是:唐代南诏国王皮逻阁预谋吞并其他五个诏,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邀请五诏国王赴南诏祭祖

  • 西原蛮

    唐代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黄峒蛮、乌武僚、峒僚。东汉至隋唐时称乌浒人(与“乌武”同音异写)。居地中心在西原州(今广西左、右江三角洲地带),故名。因其首领多黄姓,如黄乾曜、黄少卿等,故又有“黄峒蛮”之称。

  • 坎色

    傣语音译,意为“贡物”。解放前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辖区内被统治民族一种敲诈勒索方式。凡不同程度受傣族领主统治或控制的一些民族,如哈尼、布朗、拉祜、景颇等族,每年必须向傣族领主交纳一定数量的贡礼,上缴物品

  • 洗期麻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新分出来的一支彝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巍山、景东、普洱、澜沧、西畴、广南、弥勒、泸西、文山、开远、新平、易门等地。 详见“彝族”(2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