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烈麻都
契丹语官名。《辽史·国语解》称:“敌烈麻都,掌礼官。”契丹王朝置有敌烈麻都司,负责宫廷礼仪,属北面朝官。下设敌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职。凡宫廷举行大礼,如※祭山仪、※瑟瑟仪、拜陵仪、腊仪等,皆由其奏“仪办”,方开始行礼。
契丹语官名。《辽史·国语解》称:“敌烈麻都,掌礼官。”契丹王朝置有敌烈麻都司,负责宫廷礼仪,属北面朝官。下设敌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职。凡宫廷举行大礼,如※祭山仪、※瑟瑟仪、拜陵仪、腊仪等,皆由其奏“仪办”,方开始行礼。
①(?—175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乌巴锡子。初授二等台吉。乾隆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至伊犁,于塔本集赛执杜尔伯特巴朗,赐孔雀翎。继赴乌里雅
傈僳语音译,亦称“玛甲伯”,意为“为死者指路”。旧时云南怒江等傈僳族祭奠死者的仪式之一。当有人去世时,丧家用猎枪向天空鸣放三枪以报丧,同村寨的人听到枪声便自觉前去帮办丧事。先替死者洗澡、梳头和换新衣服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三月, 卜鲁丹河、稳勉赤、钦真河、可木山等处女真野人首领管秃、阿合木、哈喇不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卜鲁丹河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伊尔登河卫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倅贰之职。”意为“副职”。太祖阿骨打时始置。《金史·百官志一》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诸勃极烈之上,则有国论、乙宣、忽鲁、移赉、阿买、阿舍、昊、迭之
见“耶律秃花”(1313页)。
唐朝突厥族将领。又作阿史那匐延都支,或都支。原为西突厥处木昆部首领,隶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龙朔二年(662),以阿史那弥射为海道总管苏海政冤杀,众心不服,遂引众投吐蕃
土族他称。蒙族、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嘉”意为“汉”、“中国”,“嘉呼尔”意即为“汉地的蒙古人”。参见“土族”(63页)。
古韵书。隋代鲜卑人陆法言撰。法言名词,以字行。初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追坐父太子洗马(官名)陆爽事除名。常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探究音韵,博采众记,历20年之久,于仁寿元年(601),撰成此
见“乌古迺”(332页)。
北周、隋朝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拔氏)。魏濮阳王元顺孙,武陵王元雄子。少英果,多武艺,为周齐王宇文宪所赏识。引置左右,数从征,官至大将军。后被杨坚委以心腹,入侍卫。曾随坚赴周赵王宇文招之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