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范围通令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4号卷子。全卷7行。系吐蕃关于河西秋季放牧范围的通令。内容是:“通令九江之都噶、冈西、浦西:秋季来临,马需长时放牧,应依旧例,严管哨所,全部羔羊一头也不得留于城堡之外。此次应速往牧场,如不前去,则将对都噶、冈西、浦西惩处。”此通令为吐蕃遣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是时吐蕃牧业发展状况、管理制度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4号卷子。全卷7行。系吐蕃关于河西秋季放牧范围的通令。内容是:“通令九江之都噶、冈西、浦西:秋季来临,马需长时放牧,应依旧例,严管哨所,全部羔羊一头也不得留于城堡之外。此次应速往牧场,如不前去,则将对都噶、冈西、浦西惩处。”此通令为吐蕃遣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是时吐蕃牧业发展状况、管理制度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一译达木巴都噶尔。绰罗斯氏。清札萨克亲王伯什阿噶什兄达瓦克什克之子。初游牧于沙喇伯勒(位于伊塞克湖北)境。乾隆二十年(1755),随伯什阿噶什附清,驻牧额尔齐斯,授协理台吉。
清代将领、书法家。字子明,四川阆中人。回族。初从向荣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参将署固原提督。后迁肃州(甘肃酒泉)提督。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军攻西安,奉调援陕,失利,被夺职回归故里。善书法,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唐代称都波。其居地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与乞儿吉思、撼合纳等部相邻。以狩猎经济为主,冬季“跨木马逐猎”。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
撒拉语音译,意为“长袍”。清代撒拉族男子服饰。流行于今青海循化等地。其式样与维吾尔族袷袢相同。右衽斜领,无扣,腰系长带。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烧当羌姚氏所建政权。※淝水之战后,氐族苻氏前秦政权日趋瓦解。建元二十年(384),原受前秦控制的羌人首领姚苌奔赴渭北,纠集西州豪族,叛苻坚,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年号白雀,
参见“拨什库”(1377页)。
见“昆憨”(1409页)。
?—178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孙,大学士※傅恒次子。尚高宗女和嘉公主,封和硕额驸。乾隆二十三年(1758),授御前侍卫。二十六年(1761),掌銮仪卫事。三十三年(17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之拉萨市政机关。亦称朗孜厦。因其地在贵族朗孜瓦住宅而得名。设五品俗官密本(市长)2人,主管拉萨市区内行政、司法、治安等事宜。凡讼事、刑罚须呈驻藏大臣核定。清顺治十年(1653)
见“哥舒”(18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