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猗卢

拓跋猗卢

?—316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子。有勇略,善统军。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次年,奉命统领西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是岁,南掠并州(今山西境),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河击匈奴、乌桓诸部,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西晋辖区汉人归附者日增。兄拓跋猗㐌、叔禄官相继卒,遂于怀帝永嘉元年(307),总摄三部为一统。四年(310),遣侄拓跋郁律率骑2万,助晋并州刺史刘琨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奴,受封大单于、代公,并求晋割让陉北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5县。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乃徙10万户以充之,疆域扩大,势力益炽。六年,遣长子拓跋六修等率军为前锋,亲统20万众作后继,击败前赵刘聪军于晋阳。愍帝建兴元年(313),以盛乐为北部,修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部,并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小平城),令六修镇之,统领南部。三年,受晋封为代王,置官属,食代、常山2郡。明刑峻法,诸部民多以违命得罪。四年(316),欲废长立幼,以少子拓跋延明为嗣,与六修有隙,召征不至,遣军讨之失利,乃微服逃匿民间,寻为六修所杀。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尊穆皇帝。

猜你喜欢

  • 伊罗勒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蒙光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元史·地理志》中有此路名,但缺注。《招捕总录》云南条中记有元贞二年(1296)九月征乞蓝事,并有“蒙光路军民总管府答面”之名,同书西番条中亦记云南蒙光路土官䚟罕所言情况,知

  •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一种地方基层治理之制。首从代京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开始,后推行全国。十六国时,黄河流域豪强多据坞壁自守,聚族而居。北魏初期,被整族迁到京畿,河北地区或留居原地。通过计口授田,仍拥有许多土

  • 亦启烈

    即“亦乞列思”(872页)。

  • 水尽源安抚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洪武七年(1374)置。以自四川巴县移住之唐进宝为水尽源通塔坪长官司长官。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招回逃散土民,复长官司。以唐思文任长官,隶容美宣抚司。唐镇

  • 飞山峒蛮

    见“飞山蛮”(153页)。

  • 科纳

    藏语音译,意为“不变科巴”,或译为“无期科巴”,汉称“死科巴”。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农奴的等级之一。与西藏地区※“堆穷”(小户)相似,是头人、大寺庙和大活佛的附属户。终身被禁锢在份地上,世代为主人当

  • 指黄口小儿。历代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参见“老”(686页)。

  • 陵丁

    为蒙古王公守陵墓者。例由阿拉特(平民)中指派专人负责陵墓的管理、祭祀、承担祭祀费用,终生从事此役。按墓主生前品级定服役者的数目。《(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51:顺治九年(1652)规定:蒙古亲王

  • 桑植柿溪宣抚司

    见“桑植上峒长官司”(19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