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珈语

拉珈语

自称“拉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有9000人。拉珈语内部比较一致,可以不划分方言、土语,其语言特点,语音: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唇化音、颚化音4类,共35个,韵母复杂,多达119个。在固有词中送气音和清化鼻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音节。和壮侗语族大多数语言一样,在浊塞音声母前都带有喉塞音,如b bl等。韵尾前的元音i、ε、a、o、u都分长短。有—m、—n、—p、—t、—k等辅音韵尾。有一套鼻化韵母,鼻化成分比较重,有的带鼻音韵尾的韵母还要鼻化,如:、:、:n等。有8个基本调类,舒声调6个,促声调2个,跟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而又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阴入、阳入又以元音的长短各再分为两个调值。词汇:词根以单音节的居多,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大多数是修饰式的,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附加成分都是前加成分。借词来源于汉语和壮语,汉语的占优势。早期汉语借词多为单音节的,语音接近粤方言;近期汉语借词多半是双音节的政治、文化用语,语音接近西南官话。语法: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单音节的名词单独出现时多带量词,量词的这种用法,有定冠词作用。形容词作定语时大都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指示代词分鼻音声母和边音声母两组,都有近指、中指、远指的区别。鼻音组专门用来作量词或含有量词的词组的定语,位于中心语后,边音组多在带判断动词“是”的句子中充当主语,位于判断动词前。边音组的指示代词还可以指处所,充当宾语,位于句末。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判断动词“是”有tok55和tuk24两个,tok55多用于肯定的陈述句,tuk55多用于带否定副词的疑问句,也用于单独回答提问。状词作形容词、动词的状语时在中心语后。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作谓语的动词后。

猜你喜欢

  • 萨赖

    ?—1744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土尔扈特汗王※敦罗布喇什之次子,※渥巴锡仲兄。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乾隆七年(1742),其父执政次年,为取得俄国支持,以稳定内部局势,被迫

  • 临时台站

    见“地方台站”(678页)。

  • 打郎台吉

    见“哥力各台吉”(1836页)。

  • 邦波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民鸟”或“丁珞”,后者意为“近处的珞巴”,现改称“阿迪”。据传,与※博嘎尔部落同为阿巴达尼第三子后裔,包括邦庸、邦兵、邦哥、邦日、达根、岗杜、依腰、布吉、莫格、岗日、格钦等氏

  • 大勖进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文王※大钦茂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奉文王命朝唐,获厚遇,唐玄宗于内殿宴饮、授官、赐袍带,留作宿卫。

  • 元桢

    ?—496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景穆帝※拓跋晃子。皇兴二年(468),封南安王,加征南大将军、中都大官,迁内都大官。孝文帝即位,任凉州镇都大将。以绥抚有方,加都督西戎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

  • 康吉城

    古城名。又称绥来县北城。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旧城阳巴勒噶逊附近。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周3里7分有奇,高1.6丈。分设4门:东迎曦、西兆成、北庆丰、南来薰。与※绥宁城南北相峙。两城中间筑墙

  • 蒲与路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归上京路统辖。为金代最北边的路。金初置万户,海陵王(1149—1160在位)时,罢万户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1198),设节度副使。治所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古城。治所南至上京670

  • 完颜仲德

    ?—1234金大臣。本名忽斜虎。合懒路人。女真族。完颜氏。聪颖,有文武才。初试补亲卫军,虽备宿卫,学业未停。泰和三年(1203),中进士,历仕州县。宣宗(1213—1223年在位)时,从军,被蒙古军所

  • 奢旁

    唐初南诏始祖,即舍庞。见“蒙舍庞”(2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