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折可适

折可适

1050—1110

字遵正。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克俊子。幼弱,喜读书。沈厚有智略,善驰射。经鄜延帅郭逵荐举中廷试,补披带班殿侍,充鄜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从种谔出塞,以勇健知名。元丰五年(1082),宋夏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于三角岭,收复米脂城,又败敌于蒲桃山。元祐六年(1091),率所部8千败夏国梁太后10万军于洪德砦,以功积官至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兰二州和镇戎军。绍圣二年(1095),知简州安抚使,奉诏袭击夏国大将嵬名阿埋,昧勒都逋,并俘其族属3千人。取天都山,以其地为西安州。迁东上閤门使,洛州防御使,泾原钤辖,知州事。拜和州防御使,进明州观察使,副都总管。崇宁三年(1104),进陈开垦广土建筑要害之利,受朝廷嘉纳。后因踏口之战失利,贬郑州观察使。旋命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渭州、拜淮康军节度使。大观初(1107),因置草场与借车牛运粮草,耗费巨资被谤,召为佑神观使。诬解,复知渭州。四年(1110),复命帅泾原,力辞未允,到任四月以疾告老。有文集10卷,奏议30卷,边议10篇。

猜你喜欢

  • 大言义

    ?—818渤海国第八世王。※大元瑜弟。唐元和七年(812),定王元瑜死,权知国务。次年正月,唐宪宗遣内侍往册其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正式就位,改元朱雀。在位期间,遣使朝唐最

  • 哈剌和林河

    元代河流名。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之一支。发源于哈剌和林山。“哈剌”意为“黑”,“和林”一说意为“岩团”,一说意为“营帐”,即“黑岩团”或“黑营帐”。《元史·地理志》称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所建都城哈剌和

  • 工贡麻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西南境,西与南面临黄河,北接同德县夏卜让千户部落,东南接瓜什则部落。“工贡麻”藏语“上部寺院”之意。相传清代该部是循化厅和日千户管辖的部落,居同仁列科合,地近隆务寺。同仁县隆务

  • 提孤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之一。乌地延从弟。驻牧于西海(又作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从乌地延降西秦乞伏炽磐。不久,举兵反秦,率5千余户西迁,受凉州刺史出连虔招喻,

  • 克食

    满语音译。“恩赐”的意思。涉及此词的清事记载,有的因词中有“食”字样,误解作食品,如说“赐克食几次”,实属叠用汉、满文的“赐赐”两字。若表达原语意,应作:蒙克食(恩赐)御膳若干品。

  • 扎杜

    ?—1797清嘉庆初云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拉祜族。威远(今景谷)人。嘉庆元年(1796),威远牛肩山一带饥荒,清统治者仍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征敛不休,遂率众举行起义,反对清廷,袭击官府及清军粮仓,分粮济

  • 赤水

    古城名、县名。公元四世纪吐谷浑所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黄河西岸。隋大业四年(608),炀帝遣宇文述等攻取此地,吐谷浑南走雪山。次年置县,为河源郡治所,隋末地复入吐谷浑。唐贞观九年(635),太

  • 白祺三

    1889—1960近代武术家。字风有。辽宁沈阳人。回族。祖籍山东济阳白家。幼入私熟习文。后改习武,拜回族拳师“铁臂王三爷”王殿清学查拳、弹腿,又拜河北胡奉山习棍棒。广交武林豪士,融各家之长于一身,成“

  • 释迦桑波

    ?—1276元代乌思藏高僧。萨斯迦本钦。幼从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第四祖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出家受戒,后,又随萨班从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修习经典。元定宗元年(藏历火马年。1246),萨班应蒙古

  • 郝旦

    东汉初乌桓首领之一。为辽西乌桓大人。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率众922人(《三国志·乌桓传》注引《魏书》作9千余人)附汉,至京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貂豹皮等物,受汉光武帝劳飨、厚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