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简称成陵。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1227年7月,成吉思汗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病逝后,遵其遗嘱,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蒙古国大肯特山)之起辇谷,由于秘葬,葬地无考。后人遂将其生前之斡耳朵(宫帐)置于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建“八白室”(即八座白色宫帐)以示祭奠,并以专门之队伍守护,其人遂以“斡耳朵”之名,称之为“鄂尔多斯”。明天顺年间,该部进驻河套地区,即今伊克昭盟。清顺治六年(1649),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额林沁以郡王爵任伊克昭盟盟长,为每年会盟之便,将八白室迁至伊金霍洛旗,(蒙古语意为“圣主的陵园”)。有清一代,该地区成为鄂尔多斯部六旗会盟之所,并年年祭祀成吉思汗,每年3月21日为春祭,5月15日为夏祭,9月12日为秋祭,10月3日为冬祭。后人遂称此地为成吉思汗陵。抗日战争时期,陵寝先后迁移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青海湟中县塔尔寺安放。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组成迎接成陵代表团,将灵柩及遗物接回旧地,并拨巨款新建陵园。1956年落成。陵殿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是一座富有浓郁蒙古民族风格的宫殿,由3座相连的蒙古包式的大殿组成,主体中央纪念堂高20余米,下部为八角形,上出重檐,内安放成吉思汗雕像。两侧殿内墙壁上绘有歌颂其丰功伟绩的壁画。殿后为四个黄缎罩的蒙古包,内供奉成吉思汗等人的灵柩等。今每年在此举行公祭,瞻仰成陵,并举行那达慕盛会。

猜你喜欢

  • 密昔吉

    元代汉语白话。对伊斯兰教请真寺的称谓。伊斯兰教徒称为“达失蛮”。一说此称原自阿拉伯语。

  • 土吏目

    官名。吏目为明代知州、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的属官,秩正九品或从九品,或无品级。掌收发上下移文或司奸盗、察狱囚及官署事务。少数民族地区土司亦设此官,以当地头领为之,助主官处理土司事务。亦有降职土官授此

  • 恒乍绷

    ?—1803清代云南维西反清起义首领。又作恒乍崩、恒兆绷等。云南维西厅岩瓦乡弥尔古(一作莫言古)村人。傈僳族。幼学为“端公”,代人占卜治病,人称“沙泥”(巫医)、“活佛”、“神王”,民众悦从。嘉庆二年

  • 葛称哥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葛称河卫。永乐八年(1410)三月置,以部人谢成格为指挥。《满洲源流考》作噶齐克卫,并说清代有地名噶齐克,在齐齐哈尔西180里。

  • 陈六

    见“萧孝穆”(1994页)“耶律庶成”(1320页)。

  • 洛都

    地名。因地有洛都谷而得名。在今青海乐都县北。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武至金城閤门县(今兰州广武县西南)与羌人战。永平元年(公元58年),又率军与羌人战于此,为羌人所败。

  • 赵诚

    1899—1959中共党员。又名赵壁诚。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乌尔素村人。家贫,15岁在巧尔气召当小喇嘛,诵经读书。后入土默特旗初级蒙文小学。1920年入土默特高等小学。1923年入北京蒙藏学校,参加中国

  • 天籁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白朴(1226—?)所撰散曲集。凡两卷。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长于朝代更迭之际,流离窜逐,与父相失,被元好问收养成人。后徙家金陵(今南京),从诸遗老放情山

  • 完颜宗宁

    ?—1191金大臣。本名阿土古。女真族。完颜氏。景祖※乌古迺曾孙、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孙。初从海陵王南征,为都统。正隆六年(1161),战瓜洲渡(今江苏扬州市南),功最。改祁州刺史。世宗大定二年(1

  • 奥衍女真部

    以女真人所置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女真族民户所置,为圣宗34部之一。该部民初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圣宗释免奴隶,置部,从而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