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格吉楞”。位于阿拉善旗治所巴彦浩特市内。因其靠近旗衙门,与王府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衙门庙”、“内庙”、“王爷庙”等。乾隆二十一年(1756),札萨克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由弘历赐额。原有殿堂166间。其中朝克沁多根(大经堂)占49间。“满巴”、“栋科尔”、“藏肯”(供贺兰山神)、“农奈小庙”,各据院一方。庙西是仓房和喇嘛住处。建筑古雅精致。甘珠尔巴克西呼图克图住持。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格吉楞”。位于阿拉善旗治所巴彦浩特市内。因其靠近旗衙门,与王府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衙门庙”、“内庙”、“王爷庙”等。乾隆二十一年(1756),札萨克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由弘历赐额。原有殿堂166间。其中朝克沁多根(大经堂)占49间。“满巴”、“栋科尔”、“藏肯”(供贺兰山神)、“农奈小庙”,各据院一方。庙西是仓房和喇嘛住处。建筑古雅精致。甘珠尔巴克西呼图克图住持。
古蛮夷赎死罪钱名。“倓”同“赕”,蛮夷语音译。秦昭襄王(公元前307—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与群虎在秦、蜀、巴、汉境内伤人、遂以重金募能杀白虎者。※板楯蛮以杀白虎有功。秦与之盟曰:蛮夷杀人者得以倓
召庙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黄河南岸草原上。博硕克图济农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修建。俗称王爱召,也叫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屹齐庙。明朝赐名广慧寺。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有汉式大经堂,屋顶为五色琉璃瓦,殿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雅奇山卫,并说清代有雅奇山,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为监军讹勃啰部下。永安二年(1099)随监军讹勃啰赴野砦巡视,闻西夏赤羊川首领赏啰讹乞率部降宋,即率千余骑追击,为宋知环州种朴所败,同被俘。讹勃啰降宋
又作“四狗”。蒙古语称“朵儿边·那孩思”。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开国功臣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的共称。成吉思汗赞誉其四人“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故有是称。凡临阵,四人
即“梁水”(2125页)。
?—1709清代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郡王索诺木长子。初袭二等台吉。康熙十四年(1675),随军收复花马池。次年,以功晋一等台吉。二十一年(1682),袭札萨
书名。清恭亲王奕訢领衔纂修。共50卷。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年体。内容收录咸丰五年(1855)九月至光绪五年(1879)十月有关云南回民起义及镇压起义的奏谕,所记义军活动及屡败清军的史实虽
见“却藏南杰班觉”(982页)。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作喀拉提锦部、喀尔提金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首领萨满齐效忠清廷,获四品顶戴花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南600余里,玉都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