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度牒

度牒

历代官府发给僧尼的凭证。得此即可证明僧尼身分,豁免地税、徭役。唐宋时由掌管僧尼簿籍的祠部发放,有时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宋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收入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清政府亦行此制,目的在于加强管理,不但按章发放,有的还在登入僧籍后由官府给予钱粮。康熙十六年(1677),理藩院规定,凡出家为僧者必须持有官府所发度牒,否则认为非法。又规定蒙古各大寺庙僧人,凡取得度牒的凭证者,可免除对旗和贵族领主的徭役、赋税,并领取一定数量的钱粮。康熙六十年(1721),北京常驻僧人名额938名,每年清廷支给生活费用银共3175两。乾隆元年(1736),建福佑寺,规定驻庙僧人340名,亦按例发给度牒,给予钱粮。

猜你喜欢

  • 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9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师子。※䤈僮尸逐侯鞮单于子。原任左谷蠡王。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率万骑出朔方鸡鹿塞,配合汉将窦宪、耿秉,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

  • 乌拉

    藏语、蒙语、满语都作“差役”解。源于突厥语。在藏族地区,指旧时农奴向地方政府或各级领主所支应的各种差役,包括人役和畜役,总称乌拉差,是农奴一项十分繁重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在蒙古地区,元朝已有此

  • 谢尔巴

    即“夏尔巴人”(1850页)。

  • 宇文福

    北魏大臣。先世为匈奴南单于远属,世为拥部大人,后称鲜卑宇文氏。少骁勇,有膂力。孝文帝太和(477—499)初年,历封羽林郎将,建节将军,新昌侯,南征都将。寻,以击萧赜有功,授显武将军。迁恢武将军、北征

  • 苏尼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十六世孙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漠南,传至其孙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始号所部之名。初服属察哈尔,因不堪林丹汗侵虐,其孙绰尔衮和塔尔巴海徙牧喀尔喀依车臣汗。自天聪九年(1635),屡向后金

  • 盛览

    相传为西汉词赋家。字长通(一作叔通)。叶榆(今云南大理)人。或谓“牂牁名士”。学赋于司马相如,受作赋之法:“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

  • 色沁曲结

    参见“伊拉古克三”(811页)。

  • 赤儿哥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伊尔格齐”。蒙古语“亦儿格”意为“羯羊”, “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骟羊人”,即皇室、诸王属下牧羯羊者及掌管羯羊群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

  • 昔里伯

    见“失里伯”(590页)。

  • 望蛮

    古族名。唐代居于永昌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佤族先民,至今还有一些佤族自称望的。当时他们居于山林,除狩猎、采集外,还从事原始刀耕火种农业和饲养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