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常德

常德

①清朝将领。索伦人。姓乌札氏。隶布特哈正红旗。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作战勇敢赏花翎。嘉庆元年(1796),从副都统乌尔图那逊,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赐号廓尔察巴图鲁。道光十三年(1833),授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副都统,旋调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副都统。十八年(1838),以全俸养余年,享年75岁。 ②(?—1839) 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姓索绰罗氏。嘉庆十年(1805)翻译进士。选补盛京户部主事。道光元年(1821),累官直隶按察使。二年,署布政使,调山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三年,授太常寺卿。四年,以副都统衔为叶尔羌办事大臣,后署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伊犁领队大臣、乌什办事大臣。十年(1830),查明喀什噶尔、安集延回众联结布鲁特人起事缘由,奏喀什噶尔、英吉沙尔防守情形。十二年,署伊犁将军、正红旗汉军副都统等,与伊犁将军玉麟议巡边章程,请巡边至特木尔图淖尔为界。次年,会同特依顺保奏请讲明旧章,以防浩罕胡什伯克将哈萨克驱逐出境,使边境生事。后历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稽察七仓大臣等。十七年,调江宁副都统。后2年卒。

猜你喜欢

  • 突利可汗

    ①(603—631)隋末唐初东突厥小可汗。名什钵苾。阿史那氏。※始毕可汗子,颉利可汗侄。隋大业(605—618)中,始毕可汗立其为泥步设,领东牙兵,妻隋淮南公主,建牙于幽州北,统管契丹、靺鞨、奚、霫等

  • 叶臣

    1586—1648清初将领。满族。完颜氏。世居兆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下营子赵家村附近)。初隶镶黄旗满洲。后金天命四年(1619),从太祖努尔哈赤破明铁岭城,积功晋三等轻车都尉。太宗皇太极即位,列

  • 卜奎至京驿道

    清代蒙古东部地区驿道之一。从卜奎站(齐齐哈尔)西160里至蒙古境内哈代罕站,80里至绰罗站,120里至克尔苏台站,160里至哈沙图站,180里至诺水齐站,140里至伯里额尔格站,130里至奎逊布喇克站

  • 李善庆

    金朝官员。渤海族遗裔。天辅元年(1117)春,宋派马政为使通金,相约夹攻辽,被遣为报宋使,赉国书及礼物,于次年正月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见宋臣蔡京、童贯,得知夹攻辽取燕地之意。居10余日,宋复遣赵有

  • 石抹咸得不

    蒙古国大臣。又作石抹咸得卜、石抹憨塔卜。契丹族。太傅※石抹明安长子。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父卒,袭太保,为燕蓟留后长官,史称“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后因其弟忽笃华亦为是职,故人称“大哥行省”。性

  • 僚人

    “僚”音“佬”。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泛称。与古代百越族系及今壮侗语族诸民族有密切渊源关系。有乌浒僚(乌武僚)、俚僚、蛮僚、守宫僚、南平僚、鸠僚(后作葛僚、仡僚、仡佬)、夷僚、土僚(都僚)、飞头僚等名称或分

  • 岩渊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椒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西北。辽灭渤海后,其民与椒州所属大多被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并为一县,以其名称之,上置耀州(治所在今辽宁营口县北岳州城)统之。

  • 白高大夏国

    亦称白高国、大夏国、夏国。西夏国号。党项语音“庞喻领”。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西夏乾祐十五年(1184)刻印汉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等文献中,分别用西

  • 月赤察儿

    1249—1311元朝大臣。又译月赤彻儿、月失察儿、月赤察而。蒙古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曾孙,失烈门子。16岁入怯薛(护卫军),任博尔赤,司御膳。至元十七年(1280),任怯薛长之一。

  •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